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A. 是客观的
B. 是有限的
C. 是可知的
D. 是相对的
解析:题干中用“洞中方七日”与“世上已千年”来对比,意在说明时间是相对的。故本题答案选D。
2.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是《管子.权修》中的经典名言,意思是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一年的打算,就种粮食);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十年的打算,就种树);培养人才则是为长远打算(一辈子的打算,就培养人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多用来形容善于谋划未来的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指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只有这两句与其蕴含的哲理相同。故本题答案选B。
3.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4.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C)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不可知论
D. 二元论
解析: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是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查世界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是否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是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分标准: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C选项。
5.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解析: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决定作用,强调人们的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们的意识和精神生活过程只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现实生活的被动的、消极的派生物;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生活应该反映、说明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现实生活,应该通过人们的行动去能动地作用于现实生活。社会意识的根本性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A. 辩证形式
B. 趋势和道路
C. 不同状态
D. 源泉和动力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最终源泉和动力。
7.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 )。(A)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经验论的观点
解析: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普遍存在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认识,真理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谬误则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违背,主观性是谬误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又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永恒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选A。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关系问题。(C)
A. 物质与意识
B. 认识与实践
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D. 真理与实践
解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 )。(D)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所有人属性的综合
C.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D. 社会角色的总和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 )。(B)
A. 单纯的人的尺度
B. 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C. 个人的发展
D. 自然人的本质
解析: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尺度,一个是人的发展尺度。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观的尺度,它标志人类认识、利用、支配、改造自然和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人的发展尺度。是一种综合的尺度,它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四个方面的关系之中,包括人利用、改造自然及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社会的公正合理程度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程度:人与人之间在平等、互助、友好基础上的竞赛发展程度;人的丰富个性的发展程度,等等。其核心内容则是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包括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前一种尺度,使马克思区别于一般的人道主义和乌托邦空想;后一种尺度,使马克思与经济决定论区别开来。两种尺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科学主义视野和人文主义关怀的有机融合。
12.“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D)
A. 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 非决定论的观点
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本题中的观点坚持用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来解释自然界,但是它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查客观事物,看不到自然界的一切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运动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70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