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中国武术太极拳的特点是“动时存静势,静时又寓动机”。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 )。(C)
A. 动亦静,静亦动,两者没有区别
B.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C.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解析: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本题答案选C。
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就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D)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 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本题答案选D。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 )。(C)
A.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B. 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C. 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
D.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
解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攀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渊,就不知道地有多厚。这说明了只有亲身登过高山、下过深溪才能认识到天的高度、地的厚度,强调了实践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的决定作用,C项正确;D项表述片面。人的知识可以从直接经验中获得,也可以从间接经验中获得;A项内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项表述错误,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故本题答案选C。
4.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 )。(B)
A. 提供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
B. 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C. 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
D. 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解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意义是:
(1)有助于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2)为人们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方法,能够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5.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C)
A.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
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解析:旧唯物主义具有三大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主要是由于它的不彻底性,它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则坚持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B)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发展和联系的本质,其他规律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解析: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来。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
8.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 )。(A)
A.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 真理是否符合事物客观事实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解析: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9.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C)
A. 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 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 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解析: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其中,社会意识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通常称之为意识形态,如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等。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 创新源于人们想象
D. 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解析:
11.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 )。(D)
A. 人的本质问题
B. 社会存在的问题
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解析: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
12.宋代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 )观点。(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产生于人自身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世界的本原,整个物质世界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认为“吾心”是整个宇宙的本原,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解析:列宁指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的前半句话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种种表现形态,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4.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解析:事物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19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