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917
申论
给定资料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25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谈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进步和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
对互联网来说,我国虽然是后来者,接人国际互联网只有20多年,但我们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2.网上约车、购物、叫外卖、手机导航……现在很多人,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在那些“手机控\\
1.“给定资料2”中有人认为“只要一上网,我们基本上等同于裸奔”,请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只要一上网,我们基本上等同于裸奔”体现了群众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担忧,这一观点有一定的事实基础。
现实生活中。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在没留意或不知情中,用户个人隐私、行为数据已被企业记录。网络上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极大风险,这加重了网民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
因此,必须强化信息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治理,建立和完善数据流动和利用监管立法,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统。要在开放和发展中实现信息安全,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权益,净化网络空间。
解析:
2.结合“给定资料3”,分析网络暴力频发的原因。
要求:准确简明,语言精练。不超过300字。
网络暴力泛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网络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网络管理相对滞后,难以对网民形成约束;对网络侵权案件的处理方式没有针对互联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监管。
二是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网友往往是匿名身份,发言成本低廉,言语无所顾忌,且不会实际影响个人形象,风险较低。
三是利用网络宣泄情绪。部分网友压力较大,工作生活中积累的一些负面情绪,通过发布评论或传播信息来宣泄;同时,网友情绪互相感染,过激评论导致负面情绪集中爆发,形成恶性循环。
四是缺乏规则意识,盲目跟风。网友误解话语权,在从众心理下盲目跟风,冲破道德和法律底线。当前,我国信息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威胁了网络和国家安全,不利于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而相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客观上放纵了网络犯罪。
解析:
3.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决定审议网络安全法草案。假如你是全国人大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结合“给定资料4”,做一份信息安全立法必要性分析报告供领导审阅。
要求:表述准确到位,语言简明扼要,不考虑格式。不超过350字。
一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危害个人利益。大量个人信息通过各类网络活动泄露。信息安全面临风险。
二是黑客攻击政府网站,危害国家安全。部分政府网站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信息安全漏洞遭黑客攻击篡改。植入非法链接,并具有间谍性质,危害极大。
三是犯罪链条成熟壮大,在经济利益面前,利用个人信息非法牟利的黑色产业链呈现产业化、集团化、跨境化、智能化的趋势。
四是法律法规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未跟上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客观上放纵了网络犯罪。由此可见,我国亟须完善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法治层面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解析:
4.假如你是网络与信息安全行业协会的一名成员,受邀为某报“时评”栏目撰文,请根据“给定资料5”,写一篇题为“‘白帽黑客’之我见”的短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白帽黑客”之我见
“白帽黑客”目的是维护网络安全,但由于部分人缺少自律、行业管理不规范和信息安全监管缺失等原因,导致这一群体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地带。“白帽黑客”绝不能因为“道义”而罔顾法律,必须严守法律红线。
“白帽黑客”重视“讲道义”没有错。一些“白帽黑客”借助第三方漏洞平台,告知企业网站系统存在漏洞,使其有效避免了“黑帽黑客”从中盗取信息牟利。为此。我国相关法律也为善意的“白帽黑客”留有一定的发挥能力和实施公益的空间。
但是“白帽黑客”必须“讲法律”。法律为“白帽黑客”的行动划定了红线,“白帽黑客”的“洗白”以及漏洞检测过程中的越界操作行为都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实质是犯罪行为。
因此,“白帽黑客”必须在“讲法律”的前提下“讲道义”,用法律规范群体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
5.“给定资料6~7”提到了徐玉玉和清华教授遭遇电信诈骗的案例,请你联系社会实际,围绕“电信诈骗”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1000~1200字。
电信诈骗 怎可一防了之
每当我们去银行ATM机存取款时,总能听到机器反复宣传提醒谨防电信诈骗;每当我们去银行转账汇款时,也总能收到谨慎汇款、防止电信诈骗的警情提示。然而,我们还是能看到一起起电信诈骗受害人的凄凉故事。面对如此猖獗的电信诈骗,在反复强调要加强防范却还是收效甚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电信诈骗怎可一防了之。
电信诈骗背后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隐患。近年来,经过社会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已经对电信诈骗有了很高的自我防范意识,却仍然有很多人相继被骗,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精准诈骗。这种了解个人详细信息之后的精准诈骗让人防不胜防。正如徐玉玉案件中,在她刚申请完助学金,就接到骗子打来的要发放助学金给她的精准诈骗电话,导致后面的悲剧发生。据调查,个人信息泄露十分严重,我们平时网聊、网购、办理信用卡时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另外,倒卖个人信息者往往可以获取暴利,而付出的成本很低,致使个人信息倒卖行为更加猖獗。可见,要杜绝这样精准的电信诈骗,单纯强调个人防范难以奏效。
电信诈骗多发源于社会各界的不作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导致电信诈骗者有恃无恐。徐玉玉案件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破案和媒体的跟进分不开,公安部门能这么快解决的问题,平时却缺少作为。电信运营商只重视短期的经济利润,而不顾社会责任,为发展客户、提升业绩而滥放号码。针对那些“改号”软件的诈骗,又不愿投入成本去查处。在了解清华教师遭遇电信诈骗之后,公众没有要求相关部门严厉惩处骗子,反而在质疑教师钱的来源,讥笑和攻击教师的智商,这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也是助长骗子气焰的燃料。电信运营商的不作为,导致170/171号段成为电信诈骗“专线”。广大群众的不作为或乱作为,导致社会风气出现问题。面对如此的社会环境,电信诈骗不能一防了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10%的利润可以让人疯狂,50%的利润可以让人不顾一切,100%的利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64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