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模拟试卷906
申论
给定资料
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3年,《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文化类节目横空出世,节目所倡导的“拯救汉字危机”“领略汉字之美”的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的眼球。而“‘癞蛤蟆’难倒七成人”“成人汉字书写能力低”的话题,更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人们的讨论和吐槽,恰恰说明了国人已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汉字危机”。
安徽省合肥市街头一幅公益广告被网友拍照转发后,引来网友们争相调侃。这幅落款“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公益广告写着:“一日不吃饿得荒,一季不吃饿断肠。”很多网友一眼就看出,“荒”是个错别字,应为“慌”。类似这样的错别字,现如今在公共场所和机关单位证件中频频出现。
某市汉语协会调查组在街头随机进行了一次现场调查。协会成员挑选了6个在中学阶段就能熟练运用的词组,它们分别是“尴尬”“奢侈”“酱油”“萎靡”“莲藕”“精髓”,然后让50名年龄在20~30岁、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人独立默写这些字词。调查结果确实让人很尴尬,50名调查者中。没有一人完全写对,能写对一半以上的只有13人,甚至有两人的正确率为零。记者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大概写出字形,可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写成同音词。例如很多人在写“酱油”的“酱”时,把“酉”字底写成“西”,将“萎靡”的“萎”写成“委”或“苇”,更有甚者写不出字,只能用拼音代替。
2.明朝大书法家祝枝山擅行草,有一天来了兴致,铺好纸,研好墨,笔走龙蛇,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洛神赋》,也因此获得明朝“第一草书”的美誉。他的这幅真迹一直被他的后人所珍藏。但是在他500年后的第N代后人却没有遗传他书法的基因,连写自己名字都跟蟑螂爬出来的一样,因为他已经很少用笔写字了,多数时候都在用键盘打字。又过了500年,祝枝山的第N代后人的第N代后人,有一天把祖传的书法《洛神赋》拿出来,竟不知道这上面涂画的是什么。
这不是虚构或者科幻小说的某个段落。它可能就是汉字的未来。
“我儿子今年初三.平时的字写得比蚊子还小。”说起孩子的字。李女士不满之中透露着无奈。她说,儿子刚上小学时,一直在提醒儿子注意坐姿、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规范写字。后来孩子的课业越来越重,除做作业之外很少用笔写字,操作电脑键盘倒是非常熟练,这就导致写出的字很难看,用她的话说,儿子写的字像“狗爬”。
“对不起,今天的事是我的错,希望你不要介意。”“丫头,放学后咱们一起去租书吧,听说老板又进新书了。”打开一个铁盒子,一张张手写的纸条、一封封情意十足的信件跃然眼前。这个盒子被孙女士视为“珍宝\\
1.请根据“给定资料1~4”,指出汉字危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国人“提笔忘字”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精练。不超过300字。
汉字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书写的正确率在不断下降;二是书写字体的美观度不断下降:三是汉字使用的规范度下降,网络“雷”语求新求怪;四是书写的速度慢;五是汉字书写的热情消失。
“提笔忘字”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无纸化办公的推行,导致汉字书写频率低:二是网络用语流行,使得汉字的内涵被歪曲和误解;三是就业和考学时“重英语,轻汉语”的现象普遍存在:四是学校语言文字教育缺失,影响了学生对书写的认知和使用;五是人们仅把汉字当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忽视了其文化内涵,对汉字缺少应有的珍视。
解析:
2.“给定资料5”介绍了国外对保护当地母语所采取的举措。请你谈谈这些措施对我国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不超过350字。
国外对保护当地母语采取的措施对我国的启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对汉语进行保护。严禁违反文字使用标准的情况,严禁随意引入外语单词代替正常汉语。
第二,通过赛事活动等方式增强人们对汉语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提倡电视台等媒体举办汉字听写大会等形式的赛事活动,促进形成全民热爱汉语、使用汉语、保护汉语的社会氛围。
第三,成立专门的汉语使用监督部门。对公共场所的布告、牌匾、广告以及公开出版发行的书报杂志等的文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注重汉语教学。从小学到大学都要重视语文教育,开设必要的习字和书法课。
解析:
3.请根据“给定资料6”,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全社会关注汉字书写问题,努力做到让汉字“跃动纸上”。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只写正文。不超过400字。
当下,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汉字书写能力日渐“退化”,书写不正确、不规范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个问题足以引起高校、中小学及社会各界的自省。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文化传承。现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一是加强宣传。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各界对汉字书写的认识和重视。
二是加强汉字书写教育。中小学校要注重汉字书写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汉字书写能力。
三是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新媒介及其语言。引导人们合理使用电脑、网络、手机等媒介:加强对新媒介语言的管理,净化新媒介语言环境。
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对学生学习、个人事业发展,文化传承及民族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做到让汉字“跃动纸上”。
解析:
4.假设你是某市文化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局里组织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要求你写一份观后感,请你列出提纲。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7”,不偏离主题;联系岗位实际工作,提出改进措施。不超过350字。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外语学习愈加重视,却忽视了作为母语的汉语,连许多硕士、博士都难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唤醒了人们对汉语的重新认识,使人们在娱乐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成为国家级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最广的文化娱乐赛事之一,证明了国家及相关部门对传承中国汉字文化的高度重视。其成功开启,不仅可检验我国民众的汉字书写水准,同时让汉字文化得以交融。各省“振兴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充分展示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后来者理应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通过创新宣传手段、开展文化教育、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在社会中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解析:
5.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请结合对“汉字危机”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800~1000字。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拯救汉字危机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而且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曾几何时,我国书法艺术闻名于世,出现了王羲之、张旭等诸多书法大家;然而当下,人们却不再重视汉字书写,很多人或者提笔忘字,或者经常写错别字,或者使用扭曲变形的网络文字,汉字正在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当下,拯救汉字危机势在必行。
拯救汉字危机,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明的国家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421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