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模拟试卷4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模拟试卷4

本单篇文档共10621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专业硕士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 章节练习 1407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80
收藏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模拟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这种罪状形式属于(A)

A. 混合罪状

B. 叙明罪状

C. 空白罪状

D. 引证罪状

解析:混合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同时采用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形式描述某种具体犯罪的罪状。叙明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为了准确定罪量刑,绝大多数刑法分则条文采用叙明罪状。空白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题干中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具有叙明罪状形式;又指明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具有空白罪状形式。本题所引刑法条文中既有叙明罪状形式,又有空白罪状形式,是混合罪状。因此,本题选A选项。

2.《刑法》第133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第285条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属于(C)

A. 简单罪状

B. 叙明罪状

C. 空白罪状

D. 引证罪状

解析: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违反其他的法律、法规是构成某种犯罪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该犯罪也就不能成立。C选项正确。

3.我国《刑法》第177条之一第2款规定:“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本款规定属于(D)

A.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 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 宣告刑

D. 援引法定刑

解析:援引法定刑,即刑法分则条文中,对其所规定的犯罪援引其他条文或者同条的另一款的法定刑。本题题干对于法定刑没有明确规定,而是援引同条另一款的法定刑,因此是援引法定刑。D选项正确。

4.甲出生于国内,后加入外国籍,但长期在国内经商。2018年,甲在某西方大国参加一场反华活动时,结识了反华分子乙。此后,甲在明知乙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的情况下,长期资助乙实施相关犯罪活动。其中,2018年至2020年,甲以现金或者支票方式资助乙10余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甲的行为构成(B)

A. 分裂国家罪

B.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C. 颠覆国家政权罪

D. 帮助恐怖活动罪

解析: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甲没有直接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A选项错误。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背叛国家、分裂国家、武装叛乱、暴乱以及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甲的行为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B选项正确。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甲没有直接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C选项错误。帮助恐怖活动罪是指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或者资助恐怖活动培训的行为,乙从事的是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而非恐怖活动,因此D选项错误。

5.下列关于间谍罪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间谍罪是行为犯

B. 因受欺骗加入间谍组织,并未实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的,不成立间谍罪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触犯叛逃罪和间谍罪,择一重罪处罚

D. 加人间谍组织的,必须明知是间谍组织而加入

解析:间谍罪是行为犯,法定犯罪行为实施完毕,就既遂。A项正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被胁迫或因受欺骗被拉进间谍组织,并未实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的,不成立间谍罪。B项正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触犯叛逃罪和间谍罪,数罪并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已经构成叛逃罪,叛逃后又加人间谍组织构成间谍罪,行为人先后触犯叛逃罪和间谍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C项错误。参加间谍组织的,必须明知是间谍组织而参加;接受间谍任务的,必须明知是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派遣的任务而接受;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必须明知对方是敌人而向其指示轰击目标。D项正确。

6.甲是某国家部委的工作人员,在一次私人聚会上与美国人乙结识,后乙提出愿意出高价购买某国家机密文件用来经商,甲正好缺钱便同意了。次日,甲窃取了该国家机密文件并交给了乙。经查,乙实为间谍,但甲对此不知情。甲的行为构成(D)

A. 间谍罪

B.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 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

D. 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

解析: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甲不知乙为间谍,不构成间谍罪。A选项错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将自己掌管或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给不该知悉此项秘密的单位或个人。甲不具有保管、知悉国家秘密的权限,其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不能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选项错误。国家机关公文,是指以国家机关名义制作的处理公务的书面文件,包括命令、决定、通知、指示、函电等。甲买卖的不是国家机关公文,而是国家机密文件,因此不成立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C选项错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即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甲明知是境外的个人,仍为其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符合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的犯罪构成。D选项正确。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间谍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对方是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即行为人是否有从事间谍活动的故意,如果明知则构成间谍罪,没有则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因此本题选D。

7.以放火的手段破坏正在修理中的交通工具,造成整片厂房着火的行为构成(A)

A. 放火罪

B. 破坏交通工具罪

C. 故意毁坏财物罪

D.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62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模拟试卷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