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综合课法理学(法律实施)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实施、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效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B)
A. 法律实效等同于法律的正当性
B. 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的直接目的
C. 法律实效等同于法律实现
D. 只要法律得到完全的实施,就能实现其预期目的
解析:法律的正当性是一个价值判断标准,而法律实效则是基于实际效果的评价,A选项错误。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律实现是指法律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的直接目的,B选项正确。法律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法律的实效是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和程度,是对法律实施结果的评估,C选项错误。即使法律得到了完全的实施,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社会变迁、价值观变化等)而无法完全实现其预期目的,D选项说法错误。
2.执法者应当严谨、严肃、严明、公正地执法,反对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钓鱼式执法等非正常执法模式,这体现了执法应当遵循下列哪一原则(C)
A. 依法行政原则
B. 讲求效率原则
C. 严格执法原则
D. 正当程序原则
解析:严格执法是对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提出的重要执法原则,它与依法行政属于同一范畴。坚持这一原则,要求执法者应当严谨、严肃、严明、公正地执法,应当在准确理解法律精神的基础上,严格规范地遵循法律,依法裁量当事人的行为,准确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是否需要依法惩处。反对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钓鱼式执法等非正常执法模式,强调执法者通过严格执法来维护法律权威。本题选择C选项。
3.狭义上的执法,其主体不包括(D)
A. 国家行政机关
B. 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
C. 法律授权或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
D. 国家司法机关
解析:法的执行主体具有特定性,狭义上的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行政主体委托的组织及人员,国家司法机关是司法主体而非执法主体。本题选D。
4.下列关于司法改革方向和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 坚持以宪法为根本遵循
B. 坚持先开展改革,再提请立法机关修改现行法律
C.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D. 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
解析: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必须树立科学的司法改革观,在司法改革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以宪法为根本遵循。三是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此外,还要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规律相结合,坚持依法有序推进。凡是同现行法律规定不一致的改革举措,必须先提请立法机关修改现行法律规定,然后再开展改革。修改现行法律规定的条件尚不成熟的,应及时提请立法机关进行授权,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改革试点。B选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因此B选项当选。
5.在处理某一房产纠纷案件过程中,法官林某收到了该地市委书记的书信,按照信中的建议作出了审判。林某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司法的(B)
A. 专属性
B. 中立性
C. 被动性
D. 终极性
解析: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中立性、终极性、形式性和专属性等特点。法官为了审判工作的合法进行,实现司法正义,要在当事人之间保持中立态度,不能受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这体现了司法的中立性。本题中,法官林某的行为违反了司法的中立性。B选项正确。
6.法院受理亲属申请宣告失踪人的行为属于(B)
A. 法的执行
B. 法的适用
C. 法的遵守
D. 法律监督
解析:司法又被称为“法的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宣告失踪人的行为是一种法的适用活动。B选项正确。
7.下列情形中,符合我国法律适用原则的是(C)
A. 某中院院长王某要求本院法官李某向其汇报正在由李某独立审理的案件情况
B. 法官李某为办好案件,多次与原被告双方私下接触
C. 市检察院检察官孙某在办案过程中接到本院检察长戴某的批示,于是按照领导戴某的批示处理此案
D. 村主任李某协调处理本村发生的抢劫事件,最终促成双方以赔偿5 000元自行了结
解析: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因此A选项错误。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法官不应主动与原被告私下接触,影响判案。B选项错误。检察官在检察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办案事项由检察长决定。检察长有权处理并决定本院的各项工作,C选项正确。D选项中,抢劫属于刑事公诉案件,不可私了,需要接受法院的刑事审判,故错误。因此,本题选C项。
注意:法院集体负责制和检察院个人负责制属于宪法学的相关知识点,两者在司法权的行使上存在差异,希望大家能够准确区分。
8.守法的高级状态是(C)
A. 不违法犯罪
B. 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
C. 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
D. 运用法律对日常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判决
解析:守法的状态是指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程度,包括守法的最低状态、守法的中层状态和守法的高级状态这三种类型。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守法的中层状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守法的高级状态是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因此,C选项正确。
9.下列有关守法的表述,正确的是(D)
A. 守法单指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范
B. 依法办事是守法的高级状态
C. 守法的范围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D. 守法的状态受法律意识水平的影响
解析:守法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A选项错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是守法的中层状态,B选项错误。守法的范围包括制定法和各种非规范性法律文件,C选项错误。守法的状态受主体心理状态、法律意识水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D选项正确。
10.下列属于社会监督的是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82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