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模拟试卷3
单项选择题
1.故意杀人罪属于(A)
A. 实害犯
B. 危险犯
C. 行为犯
D. 迷信犯
解析:实害犯是指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实害后果,才是该罪的既遂,仅有杀人的行为尚不足以成为该罪的既遂,必须有杀人行为且致人死亡才能成立该罪的既遂。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伤害罪等也属于实害犯。A选项正确。危险犯的特征是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是既遂的要件。行为犯的特征是犯罪行为实施到一定程度即构成既遂。迷信犯是指使用迷信的方式犯罪,按照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对法益造成损害的情况。故BCD选项错误。
2.下列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免除处罚
解析: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D选项错误,应选。ABC选项表述正确,不当选。
3.甲欲实施抢劫行为,因为自己身材不够高大,为了防止抢劫时对方反抗,甲遂去商店购买刀具,碰到巡逻警察,甲因形迹可疑被盘问,遂案发。甲的行为属于(A)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既遂
D. 犯罪中止
解析: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本案中,行为人甲为了实施抢劫行为而购买刀具,属于一种具有危险性的行为。甲购买刀具之后未能着手实施抢劫行为就被警察抓获,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属于犯罪预备。本题答案为A。
4.甲为了实施抢劫,制定了周密的犯罪计划,其在笔记本上详述了其遇到犯罪对象会采取何种行为,遇到警察会采取何种行为,发现对象有帮手时会做何反应等,种种可能性都详细列举,对策也一一列出。后笔记本被人发现举报,甲的行为属于(A)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既遂
D. 不成立犯罪
解析:单纯的犯意表示,如行为人扬言要杀死或抢劫某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预备,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本题中,甲已经为实施犯罪做好了主观上的准备,此时已超出单纯的犯意表示,而是体现为一种行为,这实际上是制造了犯罪的主观条件,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5.张三欲杀死同事李四,将毒酒放在自己办公桌,准备晚上给李四喝,然后外出。李四来到张三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摆的陈年老酒,便喝下,遂中毒身亡。关于张三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故意杀人罪(既遂)
B. 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
C. 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D. 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
解析:本案中,张三意图杀害李四,并且准备好毒酒,但张三的杀人行为并未针对李四进行着手,仍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属于预备行为。张三将毒酒放在办公室中,应当预见到毒酒具有被他人喝下去的可能性,但其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后李四自行喝下张三准备的毒酒,张三应当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责任。对于李四的死亡,张三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而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同时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张三只有一个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D选项正确。
6.关于犯罪未遂,说法错误的是(A)
A. 犯罪未遂,要求犯罪未得逞,所谓未得逞是指没有实现犯罪目的
B. 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 以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D. 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解析: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即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我国认定犯罪既遂的通说是构成要件齐备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因此犯罪是否既遂与实行行为是否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关系。A选项错误,BCD选项说法正确。
7.用诅咒的方法杀人的行为,属于(A)
A. 愚昧犯
B. 不能犯未遂
C. 能犯未遂
D. 预备犯
解析:愚昧犯或者迷信犯,是指使用愚昧或迷信的方式犯罪,按照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损害的情况。迷信犯或者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区别的要点是:迷信犯、愚昧犯是行为人犯了常识错误,愚昧犯或者迷信犯预定实施的行为与实际实施的行为是一致的;在不能犯未遂的场合,行为人实际使用的犯罪方法与预想使用的犯罪方法不一致,以致犯罪不能既遂。A选项正确。愚昧犯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构成犯罪。BCI)选项错误。
8.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是(B)
A. 时间性
B. 自动性
C. 客观有效性
D. 阶段性
解析: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区别的标志。自动性的要点是“自主放弃犯罪”,与此相对,预备犯、未遂犯是遭遇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放弃犯罪”。B选项正确。
9.甲用菜刀砍杀妻子,被邻居阻止后,深感自责,于是将妻子送医院抢救,妻子未死。甲的行为属于(C)
A. 犯罪既遂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犯罪中止
解析: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是指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如果犯罪已经既遂,则不存在中止问题。犯罪明显告一段落归于未遂后,有某种补救行为,不成立中止。甲被邻居阻止,已经构成犯罪未遂,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甲已经着手实行了砍杀行为,不属于犯罪预备,B选项错误。甲妻经抢救未死亡,甲的犯罪目的没有实现,不成立既遂,A选项错误。
10.甲在抢劫时,突然产生幻觉,看见警车驶来,于是自动放弃犯罪。甲的行为属于(C)
A. 犯罪既遂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犯罪中止
解析:自动放弃犯罪意味着行为人彻底放弃继续实施该犯罪的意图。自动中止犯罪的原因有:出于真诚的悔悟;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受到别人的规劝;害怕受到刑罚的惩罚等。在犯罪实际上能够进行到底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78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