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考研政治 >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20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20

本单篇文档共9019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考研政治 章节练习 4481人下载
价格: 1.60 原价:¥7.00
收藏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20

单项选择题

1.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 社会运动

B. 社会实践

C. 社会交往

D. 大脑

解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B项正确。

2.人们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中享受到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与电脑病毒不断斗争,从而推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发展。这说明(D)

A. 任何斗争都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B.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主要的,而斗争性是次要的

C.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而斗争性是相对的

D. 矛盾双方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电脑病毒是相对立而存在,并且在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故D项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任何斗争都能促进事物发展。故A项错误。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故B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故C项错误。

3.下列关于量变质变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不同事物的内在区别体现为量的区别

B.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和必然结果

C.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D. 事物内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质变

解析: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故C项正确。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不同事物的内在区别体现为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4.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写道:只有偶然的事情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凡是必然发生的,凡是盼望得到的、每日重复的事,都悄无声息。唯物辩证法认为(C)

A. 偶然寓于必然之中

B. 必然与偶然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C. 必然通过偶然为自己开辟道路

D. 必然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是可选择的

解析: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故C项正确,A项错误。必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两者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故B项错误。必然与偶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D项错误。

5.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下列对于真理的正确认识是(C)

A. 真理的形式是一元的

B. 真理永远处在由绝对向相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C.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会导致教条主义

D. 真理的相对性包含着随意性

解析: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这种绝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故C项正确。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元性的统一。故A项错误。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故B项错误。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但这并不是说,真理是主观随意的。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主观随意的东西。故D项错误。

6.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D)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生产资料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解析: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故D项正确。

7.商品经济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最大区别体现在(D)

A. 商品经济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

B. 商品经济扩大了生产规模

C. 商品经济的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的需要

D.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

解析: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而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故D项正确,C项错误。A、B两项都是商品经济比自然经济进步的地方,但都不是二者的最大区别,故排除。

8.任何制度的形成和确立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准备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也不例外。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的事件是(A)

A.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

B.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的发现

C. 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D.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灭亡

解析: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9.在英国,从14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政府就曾经颁布过各种劳工法令,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延长劳动时间给工人阶级带来的损害作出过这样的抨击:“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吮吸……它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加大对工人剥削力度的方法是(B)

A.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D. 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目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故B项正确。

10.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资本执行的是(C)

A. 货币资本的职能

B. 生产资本的职能

C. 商品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01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20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