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考研政治 >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19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19

本单篇文档共10339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考研政治 章节练习 6833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80
收藏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19

单项选择题

1.人工智能产品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做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许多企业也开始引入智能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表明(B)

A. 人工智能活动具有创造性

B.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

C. 人工智能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D.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对人类意识的超越

解析:人工智能产品是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明创造出来的,是人的智慧的延伸。故B项正确。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它是不具备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意识和实践都是人类所特有的。故A、C两项均错误。人工智能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是人们更好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工具。人工智能执行的是人类预设的程序,它发挥作用也依赖于人类的操作。因此,它的出现并不是对人类意识的超越,而是人类意识的能动性作用的具体体现。故D项错误。

2.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下了《乌托邦》一书,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一种理想社会,从此开启了人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先河。16世纪到19世纪,虽然出现了对资本主义进行辛辣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社会理想。直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从此摆脱了空想,走出了乌托邦荒原,成为令人信服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说明(D)

A. 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

B. 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C. 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大幅度向后跃退

D.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解析:题干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故D项正确。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故A项错误。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故B项错误。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是和题干无关,故排除。

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和“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两种说法的错误之处在于(B)

A. 否认了真理的具体性

B. 否认了真理的一元性

C. 否认了真理形式的多样性

D. 混淆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解析: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题干中的两种说法都主张在同一特定条件下,真理不只一个,这就否定了真理的一元性。故B项正确。

4.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辅助生殖技术……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领域闯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当前,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技术在人文精神引领和伦理道德约束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更好造福人类社会。科技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引领和伦理道德约束是因为(C)

A. 在实践活动中,价值尺度是真理尺度的前提

B. 脱离了真理尺度,价值就缺失了主体意义

C.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D. 只有按内在尺度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解析: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故C项正确。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故A项错误。脱离了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就偏离了合理的、正确的轨道;脱离了价值尺度,真理就缺失了主体意义。故B项错误。所谓内在尺度,也就是价值尺度。我们要想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要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故D项说法错误。

5.1951年,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们的乐趣》中描述,在2157年,孩子们通过一种类似于电脑的智能机器在家进行学习。阿西莫夫当年写下这个故事时,通过电脑接受在线教育还只是一种镜花水月的狂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完善和升级电脑功能。到了今天,仅仅在美国就有数百万学龄儿童不去学校,而是在家接受教育。阿西莫夫的“预言”表明(D)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存在总是滞后于社会意识的发展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完全同步

解析: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题干中,1951年的小说已经预见了当今的状况,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故D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A、C两项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D)

A. 商品的使用价值

B. 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C.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解析:商品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故D项正确。

7.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C)

A.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B. 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

C. 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D. 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

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

8.某资本家共出资200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一轮生产结束之后获得的利润为30万元。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率为75%,则资本的有机构成为(C)

A. 7:3

B. 3:7

C. 4:1

D. 1:4

解析:已知该资本家共出资200万元,则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中v=200万元;已知获得的利润为30万元,则剩余价值m=30万元;又已知剩余价值率m’=m/v=’75%,则可推算出v=40万元,C=160万元。故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33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19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