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模拟试卷6
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诞生之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各个学派观点之争如何促进了心理学发展?
心理学诞生之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学派有内容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机能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学派等,它们在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思想观点上的差异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1)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争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冯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冯特只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科学,最终是要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像物理学一样的规范科学。所以,冯特所开创的是以自然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为模板的科学主义心理学研究取向。而布伦塔诺强调心理学的人文价值和意义,他所开创的是以人文科学为模板的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取向。自此,心理学的历史便是两种不同研究取向心理学的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意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对20世纪心理学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的意动心理学成了后来不满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的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冯特的心理学观点成为后继者反对或叛逆的目标,而布伦塔诺的心理学观点则是后继者继承或呼应的目标。
(2)构造主义与功能主义之争
构造主义认为,一切心理经验的内容都具有一种复合性的特征,因此作为研究“直接经验科学”的心理学,要把经验内容分析为不可再分的、绝对简单的心理元素心理元素是心理现象最基本的成分,也是分析和抽象的产物。为了反对冯特和铁钦纳元素主义者将意识分解为心理元素的做法,詹姆斯提出了另外一种描述意识状态的方法,即整体地看待意识。他认为意识既是一个不可分解的整体,同时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流动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意识流也可称为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芝加哥学派是在与构造心理学相互对立和攻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派。它在心理学的科学观、对象论、方法学以及身心关系论等方面都有自己明确的主张。芝加哥机能心理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杜威开创了机能心理学;第二阶段,安吉尔将机能心理学发展和壮大,并作为代言人与构造主义进行了论战;第三阶段,机能心理学已停止了与构造心理学的论战。在该阶段卡尔提出了系统的机能心理学学说,使芝加哥机能心理学达到了它的项峰。
(3)行为主义与内容心理学之争
华生指出,正是由于传统心理学以意识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省的方法,才使得心理学无法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他甚至批评说,心理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维护着由冯特所创建的伪科学。在他看来,冯特及其学生所完成的一切工作,不过是用“意识”一词取代了“灵魂”。他主张抛弃一切主观的术语,诸如感觉、知觉、意象、愿望、意念,甚至被主观界定的思维和情绪。华生曾宣称,要么放弃心理学,要么使它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他看来,作为自然科学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生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主张把行为分析为刺激和反应,将反应又分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主义关注机体的行为,甚至希望能够控制人类的行为。正是在这种自然科学观的指导下,华生彻底颠覆了传统心理学的概念,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立行为主义者的研究领域,使行为主义在后期成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
解析:
2.论述阐述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谈谈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措施?
(1)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
①温度与侵犯性行为
一些社会哲学家就发现天气变化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Baron的研究发现犯罪与温度有关,发现其呈现出倒U形曲线。
②侵犯性线索与侵犯行为
侵犯性的线索也会引发侵犯行为。Berkowitz发现,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
③去个体化行为与侵犯
在群体中,个体的情绪会很快传给团体的其他成员,从而使得处在群众中的个人表现出一些独处时不敢表现的行为,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并称之为去个体化。
④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
媒体暴力对人们行为产生去抑制并形成侵犯剧本,导致认知启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暴力刺激对侵犯行为具有诱发作用,由这些刺激引发暴力行为的现象称做认知启动。
⑤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
研究发现暴力和血腥内容泛滥的电子游戏会对人们特别是孩子产生以下影响:引起生理唤起,如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引发侵犯性思维,如言语辱骂、打架、踢破窗子;唤醒攻击性情绪,发泄不良情绪;诱发侵犯性行为,玩过暴力游戏的儿童,在与同伴相处时,更容易表现出侵犯性行为;减少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玩暴力游戏之后,助人行为的频率降低。
(2)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措施
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是否表现侵犯行为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个体愤怒程度、个体表达愤怒的倾向以及个体是否为了他人才表现侵犯行为(工具性侵犯)。由此,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包括下面几种:
①合理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
惩罚实际上只能起到一种威慑作用,这种作用只有在惩罚是迅速且不可避免的理想条件下。
②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尽量不要让儿童陷入挫折,教育他们对自己的侵犯行为加以抑制或控制,可以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立场出发,看看自己的行为到底会给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体验一下他人的痛苦,并通过自我意识反省自己,都能够有效地减少自己的侵犯行为。对他人发生侵犯行为时一定要让他道歉。
③替代性攻击与宣泄
替代性侵犯的基本原则是:目标对象与挫折来源越相似,个体对该目标对象的侵犯性冲动越强烈。有时候人们也使用宣泄的方法来减少自己进一步的侵犯行为。可以教儿童一些正当的排解愤怒和挫折的方式。
④示范非侵犯行为
让孩子们观看非侵犯行为楷模——让他们接触到那些被激怒时,能自制、理性和以令人佩服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人,孩子们表现侵犯行为的频率,比起那些没有接触非侵犯行为楷模的儿童要低得多。
⑤培养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研究发现在社会生活中,那些最喜欢用暴力来解决人际问题的人,往往是那些缺乏适当社会技巧的人。减少暴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教人们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与批评,如何在冲突时学会协调与妥协,以及如何对别人的需求更敏感地做出反应。
解析:
3.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以中国为代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00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