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炎症)模拟试卷4
A1/A2型题
1.炎症的基本病变是(C)
A. 细胞的变性、坏死
B. 炎性充血、水肿
C. 变质、渗出、增生
D.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解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其中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2.炎症局部发红的原因是(B)
A. 发热
B.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C. 毛细血管增生
D. 静脉淤血
解析:炎症局部表现的机制:①发红是由于局部小血管呈明显而持续性扩张引起。②肿胀是局部炎症性充血和渗出物积聚所致。③局部发热是因为发生于体表或接近皮肤的炎症局部血流量增多,代谢增快,表面温度升高。④局部疼痛可能是炎性介质缓激肽和某些前列腺素直接作用神经末梢时引起的疼痛,局部水肿和渗出物积聚引起组织内张力增高也可能是疼痛的重要因素。⑤局部功能障碍是由于疼痛而反射性地抑制肌肉活动,以及局部水肿使活动受限所致。
3.不符合炎症性增生的描述是(D)
A. 具有抗损伤的作用
B. 可引起间质增生
C. 可引起实质增生
D. 对机体有益无害
解析: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可发生增生。炎症性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增生过多可以引起压迫或阻塞。
4.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C)
A. 血管扩张
B. 血流加快
C. 血管收缩
D. 血流停滞
解析:在急性炎症过程中,血管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按如下顺序发生:①细动脉短暂收缩,但仅持续几秒,由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引起;②血管(细动脉)扩张和血流加速,与神经和体液因素有关;③血流速度减慢,有利于白细胞渗出。
5.下述关于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B)
A. 在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进入边流附壁
B. 内皮细胞收缩,使中性粒细胞从间隙游出血管
C. 中性粒细胞通过伸出巨大伪足逐渐从内皮细胞间隙游出血管
D. 在趋化因子作用下,中性粒细胞到达炎症部位
解析:炎症反应的最重要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局部,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白细胞的渗出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经过白细胞边集和滚动、黏附、游出、在组织中游走等阶段,并在趋化因子作用下到达炎症灶。血流速度减慢,有利于白细胞游出到血管外。白细胞是主动以阿米巴样游出的,而不是由于内皮细胞收缩。
6.急性炎症早期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解析:在急性炎症的早期(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首先游出。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它们迅速对细胞因子发生反应,并与黏附分子结合,所以最先游出。24~48小时则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渗出后,受到刺激,转变为巨噬细胞。其原因在于:①中性粒细胞寿命短,经过24~48小时后,中性粒细胞由于凋亡和坏死而消失,而单核细胞在组织中寿命长;②中性粒细胞停止游出后,单核细胞可继续游出;③炎症的不同阶段所激活的化学趋化因子不同,已证实中性粒细胞能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因此中性粒细胞游出后必然引起单核细胞游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常见于慢性炎症。
7.下述哪种物质与吞噬细胞对细菌的杀伤降解无直接关系(D)
A. 活性氮
B. 碱性蛋白
C. 髓过氧化物酶
D. 调理素
解析:白细胞杀伤微生物机制包含依赖氧途径及不依赖氧途径。依赖氧途径中包含H2O2-MPO-卤素系统及活性氮(NO)。不依赖氧途径包含溶酶体内的细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溶菌酶通过水解细菌糖肽外衣而杀伤病原微生物、嗜酸性粒细胞中的碱性蛋白杀伤寄生虫及防御素。调理素参与白细胞的激活,但是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包裹微生物而增强吞噬细胞吞噬的功能,而非直接杀伤病原体。
8.关于炎症介质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D)
A. 凝血系统在炎症中具有重要功能
B. 缓激肽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C.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可导致发热、疼痛
D. 组胺对中性粒细胞具有化学趋化作用
解析:血浆中存在着三种相互关联的系统——激肽、补体和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重要的炎症介质。缓激肽可以使细动脉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并可引起疼痛。激肽原酶本身还具有趋化作用。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和脂质素(LX),参与炎症和凝血反应。组胺可以使血管扩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
9.补体对白细胞的作用不包括(A)
A. 促进白细胞的降解
B. 促进白细胞的黏着
C. 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
D. 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解析:补体系统的炎症介质C5a可引起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着,并且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程进阶8000题细胞的趋化因子,它还能激活花生四烯酸的脂质氧化酶途径,促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C3b可结合在细菌胞壁上,具有调理素作用,因而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补体对白细胞降解无作用。
10.属于炎症变质性病变的是(C)
A. 心外膜的纤维素
B. 蛛网膜下腔的脓液
C. 乙型脑炎神经细胞溶解消失
D. 大叶性肺炎肺肉质变
解析:以变质为主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渗出和增生改变较轻微,多见于急性炎症,例如肝炎、乙型脑炎、阿米巴病。
11.不符合纤维素性炎的描述是(B)
A. 多见于黏膜、浆膜和肺
B. 渗出大量中性粒细胞
C. 发生在黏膜时,形成假膜性炎
D. 可以发生机化,引起粘连
解析: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常发生于黏膜(咽、喉、气管、肠)、浆膜(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和肺。生于黏膜者(如白喉、细菌性痢疾),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及病原菌等在黏膜表面可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当渗出的纤维素较少时,其可被纤维蛋白水解酶降解,或被吞噬细胞搬运清除,或通过自然管道排出体外,病变组织得以愈复。若渗出的纤维素过多、渗出的中性粒较少或组织内抗胰蛋白酶含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80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