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总论)模拟试卷17
A1型题
1.对于《本草纲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B. 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突出贡献
C. 附图1100多幅
D. 药物采用三品分类方法
解析:
2.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产生于(C)
A. 宋代
B. 金元
C. 明代
D. 清代
解析:
3.我国使用激素制剂始于(D)
A. 秦代
B. 汉代
C. 宋代
D. 唐代
解析:
4.《本草经集注》记载药数为(D)
A. 365种
B. 240余种
C. 844种
D. 730种
解析:
5.《神农本草经》载药数为(C)
A. 100余种
B. 730种
C. 365种
D. 240余种
解析: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一般认为该书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一说是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全书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6.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D)
A. 产地
B. 品种
C. 采收
D. 疗效
解析: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7.炙法的目的是(C)
A. 使药物酥脆,便于溢出有效成分
B. 增加止血作用,用于出血
C. 改变药效,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D. 便于储存,不致霉烂
解析: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
8.醋炒延胡索、香附的目的是(B)
A. 消除药物毒性
B. 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C. 改变药物功效,适应病情需要
D. 便于制剂
解析:
9.香附疏肝调经止痛宜(B)
A. 生用
B. 醋炙
C. 酒炙
D. 姜炙
解析: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强疏肝止痛功效;醋制芫花、甘遂、大戟可降低毒性。
10.中药的性能不包括(B)
A. 四气
B. 滋味
C. 归经
D. 升降浮沉
解析: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X型题
11.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有(B,C)
A. 《神农本草经》
B. 《本草经集注》
C. 《本草纲目》
D. 《本草拾遗》
解析: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 巴豆去油属于制霜
B. 加工淡豆豉用发芽法
C. 矿物药都宜于火煅
D. 制熟地用蒸法
解析:
13.药性升浮的是(A,B,C,D)
A. 解表药
B. 透疹药
C. 补阳药
D. 祛风药
解析:
14.一般都具有辛味的药物有(A,B,C,D)
A. 解表药
B. 化湿药
C. 开窍药
D. 活血药
解析:
15.药性沉降的是(A,B,C,D)
A. 清热药
B. 泻下药
C. 利湿药
D. 安神药
解析:
16.宜予在睡前服的药是(B,C)
A. 峻下药
B. 缓下药
C. 安神药
D. 消食药
解析:
17.下列选项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有(B,C,D)
A. 甘遂配海藻
B. 牙硝配三棱
C. 白及配草乌
D. 藜芦配赤芍
解析:
18.下列关于朱砂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的叙述,正确的有(B,C,D)
A. 宜醋淬、打碎后装瓶备用
B. 有毒,不可持续服用
C. 研末冲服,每次0.3~1g
D. 孕妇忌服
解析:朱砂的常规用法用量是研末冲服,每次0.3~1g,或入丸、散剂。使用朱砂时应当注意,本品主含硫化汞,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久服,以免汞中毒;肝肾功能不正常者慎用,孕妇忌服;火煅则析出水银,毒性大增,故忌火煅,宜水飞入药。
B1/B型题(含2小题)
A.《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B.《药类法象》《用药心法》
C.《汤液本草》
D.《本草衍义补遗》
19.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所作的是(A)
A.
B.
C.
D.
解析:
20.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所作的是(B)
A.
B.
C.
D.
解析:
A.煨法
B.烘焙法
C.煅法
D.炙法
21.将药物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是(B)
A.
B.
C.
D.
解析:
22.将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是(D)
A.
B.
C.
D.
解析:
A.发散,行气,行血
B.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C.收敛固涩
D.软坚散结,泻下
23.甘味药的作用是(B)
A.
B.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361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