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泻下药)模拟试卷10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泻下药)模拟试卷10

本单篇文档共3970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专业硕士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章节练习 2047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7.00
收藏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泻下药)模拟试卷10

A1型题

1.既治肠燥便秘,又治水肿、小便不利的药物是(A)

A. 郁李仁

B. 火麻仁

C. 柏子仁

D. 瓜蒌仁

解析: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其他三种只有治肠燥便秘的功效。

2.归肝、大肠经的药是(C)

A. 番泻叶

B. 火麻仁

C. 芦荟

D. 芒硝

解析:芦荟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3.甘遂、千金子的内服剂量是(D)

A. 0.1~0.5g

B. 3~4g

C. 1~2g

D. 0.5~1g

解析:

4.番泻叶入煎剂时宜(B)

A. 先煎

B. 后下

C. 久煎

D. 烊化

解析:番泻叶用法: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5.可用治湿热黄疸的泻下药是(D)

A. 番泻叶

B. 芒硝

C. 火麻仁

D. 大黄

解析:大黄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6.功能泻水逐饮、祛痰止赅的药物是(D)

A. 甘遂

B. 京大戟

C. 牵牛子

D. 芫花

解析: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7.芦荟多入丸、散剂是因为(C)

A. 贵重药材

B. 难溶于水

C. 味极苦且气臭难服

D. 容易黏锅

解析:

8.既能逐水退肿,又能祛痰利咽的药物是(B)

A. 牵牛子

B. 巴豆

C. 商陆

D. 京大戟

解析: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9.巴豆的内服剂量是(C)

A. 0.3~0.6g

B. 0.7~0.9g

C. 0.1~0.3g

D. 0.01~0.03g

解析:巴豆有大毒,0.1~0.3g是其内服剂量。

10.使用大黄的注意点,说法不妥的是(C)

A. 妇女月经期慎用

B. 妇女哺乳期慎用

C. 孕妇便秘忌用

D. 孕妇忌用

解析:大黄泻下力强,还能活血祛瘀,妇女孕期、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但若孕妇便秘,可配伍他药使用。

11.具有祛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B)

A. 牵牛子

B. 芫花

C. 商陆

D. 甘遂

解析:芫花的作用为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12.大黄的功效不包括(C)

A. 清热泻火

B. 解毒

C. 消肿散结

D. 止血

解析:大黄的作用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炒炭可止血。

13.甘遂内服用散剂的目的是(D)

A. 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B. 降低毒性

C. 易于服用

D. 提高疗效

解析:甘遂的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用散剂是为提高疗效。

14.芒硝的性味是(D)

A. 辛、苦,凉

B. 甘、淡,凉

C. 酸、甘,寒

D. 咸、苦,寒

解析:芒硝成、苦,寒,归胃、大肠经。

X型题

15.性味苦寒的泻下药有(A,B,C)

A. 大黄

B. 芒硝

C. 牵牛子

D. 巴豆

解析:

16.具有杀虫作用的泻下药有(A,C)

A. 牵牛子

B. 芒硝

C. 芦荟

D. 火麻仁

解析:

17.有泻下作用,外用又能消疮肿的药有(A,B,C,D)

A. 大黄

B. 芒硝

C. 京大戟

D. 甘遂

解析:

18.大黄用于泻下通便,适宜的服药方法有(B,C)

A. 入汤剂先下

B. 开水泡服

C. 入汤剂后下微煎

D. 酒制或酒炒

解析:

19.用治阳虚便秘的药有(B,D)

A. 鹿茸

B. 肉苁蓉

C. 巴豆

D. 硫黄

解析:巴豆泻下冷积,治疗寒邪、食积便秘;鹿茸不能治疗便秘,肉苁蓉的功效为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硫黄内服可壮阳通便,二药都可治疗阳虚便秘。

20.药用部位为种子的药材有(B,C,D)

A. 女贞子

B. 马钱子

C. 菟丝子

D. 牵牛予

解析:女贞子的药用部位是成熟果实。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的药用部位是种子。

21.能通利二便的药物是(A,B,C,D)

A. 商陆

B. 冬葵子

C. 京大戟

D. 甘遂

解析:商陆、京大戟、甘遂泻下利水逐饮;冬葵子可利水通淋,润肠通便。

22.下述大黄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有(A,B,C,D)

A. 生大黄用于热结便秘

B. 酒大黄用于瘀血诸证

C. 大黄炭用于血热出血

D. 制大黄用于化浊降脂

解析:生大黄泻下力强,用于热结便秘;酒大黄泻下之力较弱,活血作用好,用于瘀血诸证;大黄煅炭后可止血,用于血热出血;制大黄可化浊降脂。

B1/B型题(含2小题)

A.泻下利水

B.泻下通便

C.泻下去积

D.泻下逐饮

23.京大戟的功效是(D)

A.

B.

C.

D.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397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泻下药)模拟试卷10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