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历史学313 >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8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8

本单篇文档共10589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学硕统考专业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历史学313 章节练习 1892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80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8

论述题

1.论述康梁和孙中山的宪政理念和实践。(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宪政发轫与实践的重要转型期。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作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在走向宪政的道路上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引领了中国政治变革的历史潮流。

(一)康梁的宪政理念和实践

(1)戊戌变法前的宪政理念和实践。戊戌变法前,活跃于思想界的康梁对于西方宪政主张极为推崇,积极地向世人介绍西方议会制度,例如《日本变政考》一文中,康有为就介绍明治维新中的议院和议会机构。但为了便于人们接受,他们采取了从传统经典中寻求支撑的做法。例如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认为议院这种代议制度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在康梁的思路中,以议会为核心的宪政制度,可以起到政情上通下达的效果。

(2)戊戌变法后的宪政理念和实践。戊戌变法时,为了使变法得以顺利推行,他们在变法主张中取消了设立议院的内容,这是其思想的退步。戊戌政变后,流亡海外的康梁仍然着力于用儒家经典的解释来为民主宪政制度寻找理论支撑,例如运用公羊三世观解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以此来为其改革的历史观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做理论上的说明。在面对革命思想的传播时,康梁与革命派进行了论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此外,他们还在海外进行了著名的勤王运动,但最终因“无人、无粮、无饷”而失败。

(二)孙中山的宪政理念和实践

(1)孙中山前期的宪政理念和实践。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发源于对清廷各级政府腐败无能的批判与反思。他逐渐对西方的民主、主权、人权等观念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形成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但他与康梁不同的是,他认为共和制度比君主立宪制度更为先进与文明,故而主张坚决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救国理论,为此他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例如在同盟会顶层设计中采取三权分立的方式,试行权力制衡;辛亥革命成功后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总体说来,他的宪政思想主要内容为权能分立、五权宪法、地方自治、政党政治、建国程序论。

(2)孙中山后期的宪政理念和实践。随着时局的变化,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北洋军阀时期,他开始思考从政党政治到以党建国,强调通过政党来推动民主共和,例如创立中华革命党、改组中国国民党等,实施“一纲三序”,通过军政、训政和宪政三阶段,最终实现宪政目标。为此,他借助俄国人改组国民党,实施“容共”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总体而言,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康梁所远远不能及的。

解析:

2.论述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传统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从封闭走向开放,而西学东渐正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桥梁。大量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科学技术方面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逐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翻译出版介绍西方科技的书籍。1861年,中国人还掀起了以效仿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二)政治制度方面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程度逐渐加深,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元素有所吸收。如维新运动中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学习西方建立的民主共和制,这相对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言,是巨大的政治进步。

(三)思想文化方面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国家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对旧的思想观念进行了革新。近代教育逐渐兴起,近代文化传播机构发展迅速,新式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兴起,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等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国人的思想文化得到了解放。

(四)社会方面

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开始发生变化,城市生活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方面都较传统风俗习惯有所改变。

总之,西学东渐使中国社会由单一的传统因素结构,转向新旧兼有的二元因素结构,并朝着以新因素为主导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和现代化进程。

解析:

3.论述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南开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基督教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就传入了中国。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侵华势力的侵入,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也深入中国内地传教,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

(一)积极方面

(1)向中国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在近代来华的传教士中,不少人介绍西方科技和从事翻译工作,将西方的自然科学传入中国,对于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改革。近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提倡新教育,冲击了旧有的八股教育。此外基督教会还在华大量创办新式教育机构,如震旦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3)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代基督教会在中国设立了多家医院,培养了医疗人才,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风俗改良。基督教来华后提出要改革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例如破除迷信、废除偶像崇拜、禁止赌博、禁止娼妓、提倡一夫一妻制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风俗改良。

(二)消极方面

(1)引起民间与教会的冲突。近代传教士来华后,由于中西文化碰撞、传教士干涉民间词讼等原因,教会与民间冲突不断,反教会斗争也此起彼伏。

(2)被殖民主义利用侵犯中国主权。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是与西方列强侵华相始终的,基督教势力有时与侵华势力相结合,共同侵夺中国的领土和司法主权等。

解析:

4.简析晚清教案频繁发生的原因。(南京大学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晚清时期,教会势力在中国得到广泛发展,中国的民众和官绅反对基督教会的事件频繁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总体说来,晚清教案的频繁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传教士在华活动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在传教士的传教过程中,尽管不少传教士对沟通中西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一些传教士积极服务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政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58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8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