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9
论述题
1.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主要功绩就是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这场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推翻了落后的清朝政府,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进行了政治和思想启蒙,为后来的社会变动开拓了道路。孙中山为辛亥革命的主帅和旗手,他与这场重大历史事件是不可能分割的。
(一)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革命纲领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杰出政治、思想代表。他率先提出了明确的、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显然是比较先进、科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计划,在解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所面临的中心任务——独立、民主和富强上,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基础,这也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思想理论。
(二)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准备
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建立了统一的、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是一个具有近代政党形态的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其他组织所不可比拟的优点。这个革命政党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组织基础。
(三)领导并参与武装革命
孙中山将反清武装斗争作为民主革命的主要途径,十分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他不仅摒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而且超越了旧式的农民战争。在辛亥革命之前,他组织发动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武装活动,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创造和捍卫了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他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建设,例如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鼓励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推动社会风俗改良等。在袁世凯就任总统之前,孙中山提出“遵守约法”“新总统到南京就职”等要求,努力制约袁世凯的权力。
解析:
2.论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演变。(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
辛亥革命之后,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的革命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革命活动
(1)创立民国。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组建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袁世凯达成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并由袁世凯接任,袁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结束清朝统治。
(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之后破坏民主革命的果实。在宋教仁被杀后,孙中山认识到了袁世凯的真实面目,主张武力讨袁,发起二次革命,但以失败告终。袁世凯称帝后,孙又发起护国运动,促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3)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军阀段祺瑞掌握了中央的政权,他废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孙中山为了维护《临时约法》,与军阀进行合作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进行护法运动,但最终也遭遇了失败。
(4)改组国民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屡遭挫折,最后在俄国的帮助下逐渐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上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思想演变
(1)民族主义的发展。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是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现了由“排满兴汉”到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的转变。
(2)民权主义的发展。主张国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民生主义的发展。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国家应当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以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具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之企业,要“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4)政权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中央实行五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主张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解析:
3.简述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聊城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和民主主义革命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的革命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民族主义思想
(1)内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的独立,挽救民族的危亡;以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取代旧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反满并不代表兴汉,而代表建立五族共和的政权。
(2)影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把“反满”提升到了民族革命的高度;争取了多民族的支持,孤立了清朝统治者;为民族独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民权主义思想
(1)内容。民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况而言就是“创立民国”。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内容:用暴力手段推翻君主专制来为民主共和创造条件;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立民国需要经历三个步骤,即“军法之治”的军政时期、“约法之治”的训政时期、“宪法之治”的宪政时期;五权宪法是孙中山理想的政治模式,即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
(2)影响。民权主义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有利于推翻封建争取民主的活动的推行,但是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未能彻底反封建。
(三)民生主义思想
(1)内容。民生主义大致有四大内涵,即节制资本、平均地权、铁路国有、普及教育。
(2)影响。民生主义关注了土地问题,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但是平均地权的方案依旧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四)新三民主义思想
(1)内容。辛亥革命之后,在五四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俄国的帮助等条件之下,孙中山逐渐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思想,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关于民族主义,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关于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关于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28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