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6
论述题
1.试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1840—1919)。(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1840年至1919年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更是获得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西方人举办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开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非常缓慢。1840年后,中国被迫打开大门,列强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通商口岸纷纷设立,洋行是中国土地上首先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这些外商企业的出现,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
(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洋务运动进一步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刺激下,晚清地方实力派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以“富国强兵”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中国商人或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中国私营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为了增加税收,清政府改变过去禁止民间资本兴办工厂的做法,使中国民间出现了一股投资办厂的热潮。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制定鼓励工商业的法规,并设立农工商部,实行多项“振兴实业”的重要举措,要求各级官员劝工兴商,号召民间广泛兴办实业,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清政府被推翻后,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鼓励兴办实业。民族企业家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此时期的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使民族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大为减轻,故而使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
随着“一战”的结束,西方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萎缩。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生长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环境之中,事实上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又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体来说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小,势力较弱。
解析:
2.论述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
近代民族工业自洋务运动以来逐步发展,《马关条约》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办厂的限制,刺激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兴盛。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一)北洋政府时期
(1)表现。北洋政府时期是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厂矿与公司企业投资总额及其数量的猛增,可从整体上反映出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1914年至1919年6年间,新建厂矿达379家,平均每年为63家,投资总额为8580万元,平均每年为1430万元,总体而言,发展十分迅速。
(2)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北洋政府时期政权更迭,政府对工商业的干涉程度较低,加之政府鼓励创办民族工业,并制定了诸多法律法规来保证其正常运行,例如推行保护和奖励工矿业者、实行新办企业保息和补助、提出“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民族工业障碍,改善了投资环境。
(3)结果。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然而,北洋政府在抵御外资入侵方面较为软弱,“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再加之国内军阀混战,民族工业再次受到冲击。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实行法币政策,废两改元,同时取消厘金,这些十分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民众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号召,为民族工业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外部条件。但此时,国民政府的国营和官僚资本逐渐兴起,开始挤压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2)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一些民族工业选择内迁,改变了中国的工业格局,推动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但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使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极度萎缩。
(3)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沦陷区的“接收”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较大打击。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商约》,美国商品大量倾销国内,民族工业无法与之竞争,纷纷破产。再加之解放战争时期,通货膨胀严重,国民政府又对民族工业百般掠夺,民族工业几乎无法生存。
解析:
3.论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定义、发展简史,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复旦大学2018年历史学真题)
(一)定义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二)发展简史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工业,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了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例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并放宽限制,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后政府都鼓励民间兴办企业,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顾及中国,都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以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民族企业家“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况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20世纪振兴实业的一个高潮,例如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
(3)近代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1927年至1936年是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期。以上海为中心的民族实业家积极兴办企业,国内积极提倡抵制洋货、支持国货的行动,国民政府采取铁路国有化、统一财政、改革税制以及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革币制等措施,都为民族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4)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的洗劫与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92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