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历史学313 >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5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5

本单篇文档共13260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学硕统考专业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历史学313 章节练习 4073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8.80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5

论述题

1.试述七千人大会。(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史真题)

(一)背景

1958年以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受挫,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党内一些干部对当时困难的经济形势估计不足,对“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不够坚决果断。1961年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收效甚微,整个国民经济的困难还相当严重。为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加强民主集中制,切实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

(二)内容

(1)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报告,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指出全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调整工作。

(2)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着重指出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党外充分发扬民主,要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前几年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毛泽东承担了责任,做了自我批评。

(3)周恩来在讲话中,分析了目前国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克服困难的主要办法。

(4)邓小平在讲话中,着重讲了党的建设问题。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要在全党恢复和坚持民主集中制。

(5)会议前后中央还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还动员全党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

(三)评价

(1)大会比较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对于进一步清理“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努力克服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之后,国民经济调整进一步深入展开,党内外政治关系上的调整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大会也有若干重要缺陷。对几年来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是在肯定“三面红旗”的大前提下,作为执行正确路线中的缺点错误进行的,1958年以来“左”的指导思想未能根本触动;决定给几年中被错整的干部平反,却不给最大的冤案“彭德怀反党集团”案平反;过于乐观地估计经济困难时期已经度过等。

解析:

2.结合史实论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综合真题)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

(一)《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报告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开始。

(二)中共八大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对我国在“一五”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也进行了探索。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速度,最终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大跃进”运动

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6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的运动逐渐停止。“大跃进”运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思想准备不足,对冒进思想在建设中可能具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五)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实际上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八字方针”。它的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八字”方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等的错误做法,但对急于求成的“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彻底清算,对经济困难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对工业生产规模过大、工业发展速度太快仍然认识不清。

(七)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七千人大会。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做了书面报告和讲话,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几年来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七千人大会在坚决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和历史的局限性,如会上对“三面红旗”仍是完全肯定的。因此,七千人大会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对错误的纠正,只能是初步的,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左”的指导思想。

(八)八届十中全会

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阶级、形势、矛盾问题,强调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性,要求坚持阶级斗争。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它标志着党在这个问题上“左”的错误再度发展起来。八届十中全会结束时,大会接受了1959年庐山会议的教训,提出不要因阶级斗争而放松经济工作。

(九)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八届十中全会后,针对农村干部中存在的多吃多占、账目不清等现象,在部分农村和城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次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把各种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不少干部受到不应有的冲击。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326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5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