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历史学313 >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6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6

本单篇文档共9990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学硕统考专业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历史学313 章节练习 1256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7.00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6

论述题

1.简评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武汉大学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这个纲领除前言外,分为总则、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7项,共32条。它规定了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政策,对中国抗战事业的推动起了一定作用。

(一)内容

(1)外交政策。主张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取消一切伪组织。

(2)军事政策。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使之一致为国效命;指导及援助各武装人民,在各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之下,与正规军配合作战,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3)政治政策。许诺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健全民众自卫组织,改善各级政治机构,严惩贪官污吏。

(4)经济政策。明确经济建设应以军事为中心,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全力发展农村经济,开发矿业,推行战时税制,统制银行业务,安定金融,整理交通系统,实施物品平价制度。

(5)民众运动政策。提出在不违背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予以合法之保障。纲领有利于动员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参加抗战,中国共产党予以支持,力争其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二)评价

(1)积极方面。《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自西安事变被迫转变“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走向全国抗日以来所制定的比较好的一个纲领。坚持抗战和争取民族国家最后胜利,并对人民作了某些让步,如许诺给予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等权利,这些对推动抗战起过一定作用,表现了它的进步性。

(2)消极方面。纲领规定抗战建国要以蒋介石的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和蒋介石“领导之下”,这是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此外《纲领》虽提出实行总动员,但未对实施办法做出具体规定,这就使很多内容变成了空洞的诺言,无从实现。例如在纲领中,虽提出建设国民参政机关,但国民参政会既不是各党派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也不是具有决定国策和实际权力的民意机关,只是一个建议、咨询性质的机构。

解析:

2.试述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背景、内容与影响。(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通史真题)

(一)背景

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打击为主的方针,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移向敌后解放区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也逐渐将其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反共反人民方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

(二)内容

(1)抗日问题。五届五中全会基本上坚持了继续持久抗战的立场,但在抗战问题上也存在不彻底的方面。蒋介石虽然反对现时对日妥协,但并未断然排除与日本谈判媾和的可能性,问题在于时机和条件。他提出抗战到底就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若能实现这一目标,就可与日本停战言和。

(2)党务问题。蒋介石在会上做题为《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和《整顿党务要点》的报告,强调要整顿国民党组织,巩固国民党队伍,以增强国民党对全国的控制能力。

(3)强化对共产党的限制。这次全会把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壮大,及其在全国政治影响和地位的提高,视为国民党自身颓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唯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坐大”会危及国民党对全国的统治。出于这种考虑,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国共两党关系上确定了“限共、防共、溶共、反共”的基本方针,制定《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

(4)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全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由蒋介石任委员长,并规定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将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由此,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三)影响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改变政策,逐渐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的标志。五届五中全会以后,国民党虽然继续打着抗日的旗帜,但抗日十分消极,虽然继续打着“联共”的旗帜,却不断制造反共借口,加紧军事摩擦,例如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极大地加剧了与共产党之间的矛盾。

解析:

3.试析国民党“新生活运动”。(南开大学2015年中国史真题)

新生活运动是蒋介石在1934年发动的一场以旨在恢复中国传统道德,改造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从而改造国民素质,振兴国家的社会运动。

(一)内容

1934年2月,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大本营指挥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时,发起新生活运动。他连续发表《新生活之要义》《新生活运动之中心准则》等长篇演说,主持制定了《新生活运动纲要》和《新生活须知》两个文件,并在南昌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亲任会长,何应钦、张群等人为指导员,全国在20个省、4个直辖市相继成立分会。这一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以礼义廉耻”为基准,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其目的在于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从而实现改造社会。

(二)评价

(1)从新生活运动的实施效果来看,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禁止鸦片等。同时,新生活运动对抗战的精神准备也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

(2)新生活运动本质上代表了当权者的利益,其通过对民众精神层面的引导和灌输,以达到巩固国民党统治的目的。另外,由于新生活运动采取官方推广的形式,并不断进行考评、竞赛,最终流于形式。1949年因国共内战失利而“暂停办理”,无疾而终。

解析:

4.试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湘潭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原因由许多综合因素组成。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形成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了自己的国家,社会各界力量均纷纷加入,形成了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汇聚成磅礴的力量,这也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99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