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9
论述题
1.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及其作用。(兰州大学2016年历史学真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战争的实践之中逐渐发展出的理论,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形成
(1)萌芽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期间,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开始萌芽。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坚决主张抗日,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2)逐步形成阶段。从一二八事变到瓦窑堡会议,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逐步形成。这一时期中共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抗日反蒋;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完整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3)逐步成熟阶段。从瓦窑堡会议到洛川会议,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逐渐成熟。这一时期党积极开展下层统一战线工作,救国主张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和“逼蒋抗日”的转变,并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成熟。
(二)作用
(1)结束了内战,实现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在国家危亡、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成了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顺应了全国人民共御外侮的心理要求,有利于赢得抗战的胜利。
(2)争取了中间派势力,孤立了反共的顽固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中等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参与进统一战线中,并孤立了反共的势力。
(3)发展了进步势力,有利于根据地建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党充分把农民发动了起来,并通过减租减息等政策加强了党在根据地与农民的联系。
(4)赢得了国际进步势力的同情与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中国人以团结之心争取民族独立,同时党积极争取国际进步势力和友好团体的支持,国际统战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5)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解析:
2.论述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经历了两和两分,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分裂
(1)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北洋军阀的压迫。孙中山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革命力量的不足,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革命必须争取更多的同盟者。
(2)过程。①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③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3)影响。第一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打击了军阀力量。但是国民党对革命的背叛给共产党造成了打击,也使得共产党积累了革命经验。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分裂
(1)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抗日热情高涨,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下,国共实现合作。
(2)过程。①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③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此后两党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战争。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对中国前途持不同主张。1946年6月底,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
(3)影响。第二次国共合作以抗日救国为政治基础,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为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解放战线,形成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是,最终国民党背叛了合作,给当时政局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解析:
3.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苏州大学2019年中国史真题)
所谓国共合作,是指大革命时期以推翻北洋政府为目标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为抗击日本入侵而实行的第二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总的说来,两次合作存在明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一)相同点
(1)从合作背景看,两次合作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北洋军阀的压迫,需要各阶级联合进行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两党合作十分有必要。
(2)从合作结果上看,两次合作都取得了成功。第一次合作以推翻北洋政府为目标,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下,加速了北洋军阀的灭亡;第二次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不同点
(1)合作的形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即共产党保留自己的组织,共产党员则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二次围共合作则是党外合作,国共两党处于对等地位,双方军队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独立抗日。
(2)合作的保障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掌握着政权,中国共产党则没有自己的政权,没有或基本没有自己掌握的军队;第二次国共合作则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的情况下进行的。
(3)合作的纲领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双方有共同的政治纲领,这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双方没有正式的共同纲领,只是在抗日这面旗帜下联合对敌。
(4)合作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共产国际的强力推动下实现的,国共两党的合作基础先天性不足,彼此缺乏深刻的认识;第二次合作是在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此次合作的首倡者和主导者。
(5)两者的成熟程度不同。①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94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