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历史学313 >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7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7

本单篇文档共10570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学硕统考专业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历史学313 章节练习 1942人下载
价格: 2.00 原价:¥8.00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7

论述题

1.论述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南开大学2018年世界史真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加紧准备内战,一面伪装和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决定派毛泽东等去重庆商谈。

(一)背景

(1)国际背景。“二战”后,美国倚恃强大的实力,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美国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建立一个表面上保持独立,实际上听命于美国的中国,以便“遏制”苏联。苏联为避免爆发新的战争,保持其远东的安宁环境,在诸多问题上亦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支持在蒋介石的领导下统一中国。因此,美苏两国都主张国共和谈,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和平统一中国。

(2)国内背景。中国在经历14年的抗战后,国内经济凋敝,民众生活困难,渴望和平,反对内战。国民党方面,由于蒋介石的主力部队都聚集在重庆、四川等地,没有足够的时间将部队运到前线与共产党军队作战;而蒋介石也认为毛泽东不敢到重庆去,故而对毛泽东发出邀请,进而推卸自身发动内战的责任。在共产党方面,尽管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发展壮大,但仍然不希望继续内战,进而提出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希望借助谈判,实现和平建国。

(二)内容

(1)谈判代表。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先后同蒋介石和张治中、张群、王世杰、邵力子进行商谈。

(2)争论焦点。蒋介石为国民党拟定了谈判三原则,强调政令、军令的统一,是一切问题的中心。毛泽东就国共两党谈判提出8项原则性意见。在以后的会谈中,国共双方争论的焦点在怎样对待解放区的政权和人民军队的问题上,最后未能达成协议。

(3)谈判成果。经过43天谈判,至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还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大计。这是重庆谈判最重要的两项成果。此外,谈判还达成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党派平等合法、释放政治犯等协议。

(三)影响

(1)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击破了美蒋反动派污蔑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揭露了他们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使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国内广大人民的拥护,也赢得了中间派的支持,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2)准备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重庆谈判没能满足蒋介石的要求,不久,蒋介石就撕毁了“协议”,向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发起了进攻。至此,内战全面爆发。

解析:

2.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作一述评。(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双十协定》签订后不久,国民党即暴露了“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人民激烈反抗国民党的内战活动。在国内压力威胁之下,蒋介石重新走回谈判的道路,并于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一)概况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名,共产党代表7名,民盟代表9名,无党派代表9名,中国青年党代表5名。会议对政府改组、施政纲领、军事、国民大会、宪法草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五项决议。

(二)内容

(1)政府改组问题。国民党提出要增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数量,但国民党要占其中的多数,这个方案遭到各方的反对,最终国民政府承认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且国民党只占委员数量的二分之一。

(2)施政纲领问题。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强调用政治方法解决纠纷,用和平方式建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3)军事问题。会议确定了军党分立、军民分治的整军原则和以政治军的办法,并决定由军事三人小组商定中共军队的整编办法并进行整编,同时按照国民政府军令部的计划整编国民党军队。

(4)国民大会问题。会议决定在国民大会代表中增加党派和社会贤达代表700名。

(5)宪法草案问题。会议确定了国会制、地方自治等原则。

(三)评价

(1)政治协商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会议所通过的决议与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有一定的差距,但它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人民,不利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是共产党在争取和平民主斗争中,团结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反动势力,所取得的胜利。

(2)政治协商会议并未有效阻止国民党发动内战。会后,国民党积极准备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不久就撕毁了全部协议,使这次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尝试化为泡影。

解析:

3.论述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危机表现及其结果。(兰州大学2021年中国史真题)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在众多方面处置失措,致使国统区危机四伏。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

(一)经济危机

(1)表现。战后急剧膨胀的国家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了绝对的垄断地位,以宋子文、孔祥熙为代表的政府官员利用特权操纵物价,囤积倒卖紧缺物资,走私外货,极大地败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内战导致军费开支激增,为弥补财政赤字,国民政府被迫大量举借内外债,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等。恶性通货膨胀引起了物价的恶性上涨,1948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1949年又发行“银圆券”,但均未能挽救财政和货币危机。

(2)结果。随着金融制度特别是货币制度的破产,国统区的经济全面崩溃。

(二)政治危机

(1)表现。国民政府向中共发动全面军事进攻后,又公然违反政协协议,不顾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反对,强行决定提前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但国民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通过遭到了中共和民盟等团体的反对。1948年,“行宪”国民大会又进行了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而副总统的选举陷入了混乱的争夺中,在四次投票后,李宗仁以微弱多数取得了副总统职位。在这次选举中,国民党内部分崩离析。

(2)结果。“制宪”国大与“行宪”国大的召开,使国民党在形式上完成了由“训政”到“宪政”的交替,但这种名为“制宪”、实为“违宪”的举动加剧了与其他民主党派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57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77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