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历史学313 >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1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1

本单篇文档共11450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考研类学硕统考专业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历史学313 章节练习 1185人下载
价格: 1.20 原价:¥8.80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1

论述题

1.简述淮海战役发生的全过程及其意义。(南京大学2013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四个兵团和三个绥靖区的部队共80万人,企图阻止解放军南下。中共中央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组成总前委,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等60余万军队对国民党发起总攻。双方在淮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较量,整个战役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打击国民党反动集团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经过

(1)第一阶段。从11月6日—22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于徐州以东的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了国民政府军第七兵团。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2)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了从河南方向来援的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俘虏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同时,华东野战军将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指挥下的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地区,歼灭了力图突围的第十六兵团。

(3)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10日,华东野战军对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集团第二、第十三兵团发起总攻,全歼这两个兵团,俘虏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战役到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

(二)意义

(1)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2)淮海战役使国民党统治下的南京、上海、武汉暴露在人民解放军兵锋的攻击之下,为渡江战役的进行和胜利准备了条件。

解析:

2.评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四川大学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又称“西柏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一)背景

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党面临民主建设的新任务,在此背景下,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二)内容

(1)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贯彻党的政治方针,必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2)分析了全国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结构,规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和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

(3)分析了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地位的变化,及时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情绪的滋长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意义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所确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央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人民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使得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了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立足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经济政策对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国民经济和顺利完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解析:

3.论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多党合作的基本形成局面。(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中国史真题)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处理与其他政党关系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新中国成立前,逐渐形成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为中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一)多党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建立联合战线,1924年中共实现与国民党的合作,这是中共第一次多党合作的实践,开启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序幕。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中国共产党遭到严重打击,政党合作也一度终止。

(2)中共多党合作的新尝试。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对自身“左”的错误的纠正,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新尝试建立新的政党合作关系。1935年,中共公布《八一宣言》,提出愿意同一切抗日的党派、团体合作,共同抗日。此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国民参政会中,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团体、无党派人士进行了诸多合作,这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其他政党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为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1)多党合作制度的逐步形成。抗战胜利后,针对中国的命运问题,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盟等党派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道路。在道路之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可能合作的党派进行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的虚伪性。这一时期的多党合作实践更加频繁深入,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大多数党派团体纷纷响应,抛弃国民党,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多党合作制度初步形成。

(2)多党合作制度的最终确立。1949年1月,李济深等55人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表明“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多党合作制度正式形成。在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共同协商,齐心协力组建联合政府。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解析:

4.简述中国近代军制演变。(南京大学2020年中国近代史真题)

中国近代军制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湘淮军的崛起、北洋军阀的形成以及国共两党的党军体制建立。

(一)从八旗绿营到湘淮军的崛起

(1)湘军与淮军。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在这一过程中,八旗和绿营军的腐败和战斗力低下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客观上促使清政府改革军制。在清政府的指导下,曾国藩和李鸿章分别在湖南、安徽编练地方团练,进而发展成为湘军与淮军。

(2)特点。全军配备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中国军队的冷兵器时代到此结束。士兵被灌输了浓厚的儒家思想、宗族观念、乡土观念,全军只听长官号令,士兵只知长官而不知有国家,兵归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145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历史学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18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