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卷15
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存在方式是(B)
A. 客观实在
B. 运动
C. 时空
D. 实践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故B项正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共同特性。故A项错误。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故C项错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故D项错误。
2.仓鼠与地雷看似毫无联系,但坦桑尼亚的巨型仓鼠在经过人类特殊训练后,已经成为该国排雷工作的好帮手。这表明(C)
A. 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 联系都要靠人为创造
C.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D. 人可以突破固有规律,建立新的联系
解析: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坦桑尼亚的巨型仓鼠在经过人类的特殊训练这一“中介”后,成了该国排雷工作的好帮手。故C项正确。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但这并不等同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故A项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故B项错误。规律不可以被创造,也不可以被突破和被改变。故D项错误。
3.古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在当今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少餐馆为了吸引顾客十分注重店面装修,网红餐馆应运而生。网红餐馆高大上的门面装修和充满噱头的食物名称颇具吸引力,如今到网红餐馆打卡已在都市青年中形成一股潮流。事实上,网红店铺的食物口味与同类普通店铺的食物口味差别不大,却门庭若市。这说明(B)
A. 内容与形式不具有统一性
B. 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C.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可以相互转化
D. 假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解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明,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网红店铺的食物口味与同类普通店铺的食物口味差别不大,但是它凭借高大上的门面装修使得自己门庭若市,这体现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故B项正确。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故A项错误。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不能相互转化。故C项错误。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反映。故D项错误。
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水利工程、建筑、航海、战争等的需要,催生了古代的天文学、数学和力学等自然科学;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社会需要推动科学理论进步说明(B)
A.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B.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类实践的目的是为认识服务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故B项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猎奇”或“雅兴”,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故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5.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尤为重要。百分之一的灵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D)
A. 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是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
C.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具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
D.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解析:灵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它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故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A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故B项错误。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故C项错误。
6.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是(D)
A. 社会分工
B. 雇佣劳动
C. 货币
D. 交换
解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交换。在这里,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故D项正确。
7.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C)
A. 简单再生产
B. 可变资本
C. 资本积累
D. 超额剩余价值
解析: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故C项正确。
8.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D)
A. 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发展
B.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的融合
C. “个人联合”和“参与制”
D.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解析: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故D项正确。
9.1848年欧洲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工人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为工人运动提供了诸多指导,其中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的是(C)
A. 十月革命
B. 巴黎公社革命
C. 国际工人协会
D. 共产主义者同盟
解析:国际工人协会又称第一国际,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排除A。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排除B。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47年成立,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故排除D。
10.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903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