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模拟试卷57
单选题
1.社会团体的财务管理原则不包括( )(A)
A. 实行“两部账”
B. 依法管理资产
C. 规范会计行为
D. 接受审计监督
解析:社会团体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1)依法建账;(2)规范会计行为;(3)接受审计监督;(4)依法管理资产。
2.王某原籍是甲市,其妻子原籍是乙市,两人婚后在丙市购房,后在丁市落户,现夫妻两人一起在戊市打工并居住在戊市。现王某夫妇需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登记。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规定,王某夫妇办理服务登记的地点应当是( )(D)
A. 甲市
B. 乙市
C. 丙市
D. 戊市
解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流动人口可在现居住地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登记,登记时应当提供夫妻双方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戊市为王某夫妇的现居住地,因此选D项。
3.老张丧偶后欲再婚,其儿子、儿媳对此强烈反对,横加干涉,并威胁老人如果再婚,将不再赡养老人。张某儿子、儿媳的行为侵犯了老张的( )(D)
A. 社会服务权
B. 社会优待权
C. 社会保障权
D. 婚姻自由权
解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4.根据我国《婚姻法》,下列离婚案件中的无过错方,有权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是( )(B)
A. 张某,生活困难、无住房
B. 齐某,丈夫与婚外异性同居已一年
C. 高某,多年照顾公婆、承担家务
D. 徐某,丈夫经常赌博屡教不改
解析: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5.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已有五年,为解决社区居民的看病问题提供了诸多便利。下列社区居民属于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重点服务对象的是( )(C)
A. 社区内的上班族、老年人
B. 儿童、艾滋病患者
C. 慢性病人、残疾人
D. 社区内的癌症患者、贫困居民
解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等人群。
6.居民会议决定必须( )才能通过。(A)
A. 出席的人过半数
B. 居委会成员过半数
C. 全体居民过半数
D. 居民小组选出的代表过半数
E. 社区居民过半数
解析:
7.《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 )规定。(B)
A. 具体
B. 原则性
C. 充分
D. 基本
E. 确实
解析:
8.根据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政策,已建成并分配人住的廉租住房统一纳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其租金水平按( )标准执行。(A)
A. 原有租金
B. 现在租金
C. 市场租金
D. 家庭收入
解析:
9.对于本村自然资源、土地等集体财产,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 )。(E)
A. 清点、保护、有限开发
B. 积极开发利用
C. 根据政府要求开发利用
D. 根据本村需要开发利用
E. 管理、保护并教育村民合理利用
解析:
10.中小学要把( )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计划。(B)
A. 扶老、养老
B. 敬老、养老、助老
C. 助老、养老
D. 敬老、助老
解析:中小学要把敬老、养老、助老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计划。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11.“不打不成器”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它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 )的规定。(A)
A. 生存权
B. 发展权
C. 受教育权
D. 受保护权
E. 参与权
解析:
12.居民委员会属于( )性质。(D)
A. 政府组织
B. 邻里守望
C. 居民相互帮助
D.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E. 城市社区居民
解析:
13.社会政策行动是( )。(C)
A. 实施社会服务的过程
B. 发展社会服务的过程
C. 制定、实施和修改相关法规的过程
D. 社会慈善团体的活动
E. 识别社会问题的过程
解析:
14.社会政策的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人力安排、物质准备、资金调拨、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 ( )的建立。(D)
A. 实施程序
B. 评估方式
C. 监督系统
D. 信息系统
E. 宣传系统
解析:
15.残疾军人是指现役军人因战、因公、因病,医疗终结后符合评残条件,经法定的审批程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人员。但是,其中的因病,并不是指所有的现役军人,而是指包括( )。(E)
A. 义务兵
B. 初级军官
C. 中级军官
D. 高级军官
E. 义务兵和初级军官
解析:
16.根据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的有关规定,救助站的救助对象是( )。(E)
A. 在城市流浪乞讨的人员
B. 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C. 公安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
D. 向救助站提出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
E. 向救助站提出求助的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解析: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939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