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模拟试卷77
单选题
1.《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启动预警响应,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D)
A. 向社会发布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警告
B. 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转移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人员和财产
C. 加强对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乡村、社区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
D. 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员
解析:《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根据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启动预警响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1)向社会发布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警告,宣传避险常识和技能,提示公众做好自救互救准备。(2)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转移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人员和财产,情况紧急时,实行有组织的避险转移。(3)加强对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乡村、社区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4)责成民政等部门做好基本生活救助的准备。
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因其所惠及的人群范围和对象差异性的不同而分为普惠型和特惠型两种基本模式。以下属于普惠型社会政策模式的是( )(A)
A. 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B. 为城乡困难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C. 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
D. 为符合固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因人员给予住房救助
解析:普惠型社会政策模式是指一项社会政策面对所有的民众,或有关群体中的全体成员,提供基本相同的福利待遇或服务。例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为所有老人(或儿童)提供同等数额的基本生活费补贴等。B、C、D项均属于特惠型社会政策模式。
3.居民会议决定必须( )才能通过。(A)
A. 出席的人过半数
B. 居委会成员过半数
C. 全体居民过半数
D. 居民小组选出的代表过半数
E. 社区居民过半数
解析:
4.在审批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的过程中,如果有( ),登记管理机关将不予登记。(A)
A. 其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相关规定
B. 其经营范围超出审批权限
C. 其宗旨与登记内容不相符合
D. 其宗旨和业务范围超出登记管理机关权限
E. 不当内容
解析:
5.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根本目的是( )。(E)
A. 发展经济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促进国民健康
D. 促进环境保护
E. 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居民会议( )撤换和补选居委会成员。(C)
A. 应当根据政府指导性意见
B. 不应当随意
C. 有权
D. 无权
E. 特殊情况下可以
解析:
7.劳动争议分为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和团体争议。其中团体争议又称集体合同争议,是指( )与用人单位因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D)
A. 全体职
B. 大部分职工
C. 90%以上的职工
D. 工会
E. 职工代表
解析:
8.社会政策评估是应用性的研究活动,注重对( )及其结果的分析、阐释和预测。(C)
A. 政策制定过程
B. 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
C. 政策实践过程
D. 政策实践效度
E. 政策实践过程与效度
解析:
9.小李是被老李(回族)从路边捡回来养大的,且老李一生没有亲生孩子。老李过世后,他的兄弟姐妹都来分割他的遗产,还以小李不是老李的亲生孩子为由,不让其参与分割遗产。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 由于小李不是亲生的,只是捡来的,所以没有继承权
B. 虽然小李是捡来的,但也陪伴了老李那么多年,作为养子理应有权继承
C. 应该按照回族的风俗习惯处理,法律在少数民族这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
D. 老李还有兄弟姐妹,所以小李没有权利继承
解析: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小李作为养子,有权继承,故选B。
10.( )不是遗嘱人的基本要求。(C)
A. 遗嘱人必须有遗嘱能力即有能力处分自己死后的财产
B. 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内容必须合法
C. 遗嘱不必符合形式要求
D. 受遗赠人必须是遗嘱发生效力时的生存之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嘱人的基本要求。《继承法》做出了如下规定:遗嘱人必须有遗嘱能力即有能力处分自己死后的财产;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必须符合形式要求;受遗赠人必须是遗嘱发生效力时的生存之人;须受遗赠人未受遗赠权;遗赠的财产须于遗嘱人死之时属于遗产范围;遗赠人的履行是可能而且合法的。故选C。
11.定期抚恤金是按( )给予的抚恤金。(C)
A. 年
B. 周
C. 月
D. 季度
解析:定期抚恤金是国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按月给予的抚恤金,用以抚慰遗属,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12.胡某在服现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医疗终结后被认定为因病致残,评定了残疾等级并享受抚恤。其依据只能是( )(A)
A. 胡某为义务兵,残疾等级被评定为6级
B. 胡某为初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7级
C. 胡某为中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8级
D. 胡某为高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9级
解析:《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现役军人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因病致残的,依照规定享受抚恤。其中,因战、因公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十级的,均可享受抚恤。因病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的,方可享受抚恤。故选项B、C、D都不符合享受因病致残抚恤的残疾等级。
13.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054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