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2

本单篇文档共12224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模拟试卷 1593人下载
价格: 2.00 原价:¥8.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2

单项选择题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

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B。)

A. 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 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 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 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泰山站(76°58′E)太阳高度最大,说明是正午,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东京(141°E)大约是16时16分,刚好夕阳西斜,故B项正确;泰山(117°E)约是14时40分,已是午后时间,故A项错误;纽约(74°W)大约是凌晨2时,故C项错误;开普敦(18°E)大约是早上8时,故D项错误。

2.次日泰山站( )。(C。)

A. 日出正南

B.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 白昼变短

D. 极昼即将开始

解析:南极泰山站建站时间是2月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后南极泰山站白昼变短,故C项正确;此时全球非极昼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故A项错误;此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B项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日太阳有一段时间沉没于地平线之下,没有出现极昼现象,次日全球极昼范围变小,泰山站更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D项错误。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下图为2017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3.该日上海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B。)

A. 气压高,气温低

B. 风力小,湿度大

C. 气温高,对流弱

D. 风力大,气温低

解析:读图可知,该时刻上海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且临近海洋,湿度较大,容易出现雾霾天气,B项正确,D项错误。由图可知,亚洲北部出现高压,而上海纬度较低,气压并不高,A项错误。气温高,对流会比较旺盛,不利于雾霾形成,C项错误。

4.锋面系统在石家庄过境时,当地( )。(C。)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

解析:图中石家庄附近为冷锋。冷锋过境时,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增大,会出现大风、降温或短时间的强降水天气,C项正确。冷锋过境时,天空中云量增加,太阳辐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也减少,而大气逆辐射会有所增强,A、B、D三项错误。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垂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

5.该河流的流向是( )。(B。)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东北向西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西北向东南

解析: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一西南或者西南一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南岸可知,该岸为沉积岸,西北岸为冲刷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岸,淤积左岸,所以该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6.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C。)

A.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B. 图中岩层的沉积物颗粒由①一④逐渐变粗

C. 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D. 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A项错误。图中岩层只能显示形成时期不同,越向下形成年代越久,不能反映沉积物颗粒大小,B项错误。M阶地位于岩层②上方,形成时间晚,C项正确。图中M阶地在河流丰水期会被淹没,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宜居住,D项错误。

7.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C。)

A. 上游拆除水电站

B. 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

C.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解析: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说明河流流量减少,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上游拆除水电站,会导致流量增加,泥沙在水库附近沉积少,被带到下游的多,A项错误。上游城市进程加快,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泥沙含量会增加,M处沉积物会增多,B项错误。下游整治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河流流速加快,因此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泥沙沉积减少的趋势,C项正确。下游修建跨河大桥,与上游水位和泥沙淤积变化无关,D项错误。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大部分为侵入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8.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干热岩的岩石类型分别为( )。(A。)

A. ①;乙

B. ②;丙

C. ③;沉积岩

D. ④;甲

解析: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主要由岩浆作用形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所以丙是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因此甲是岩浆,经①作用即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即岩浆岩。所以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①,干热岩的岩石类型为乙。

9.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同干热岩最丰富的地区,是因为( )。(D。)

A. 地壳厚度较薄

B. 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C. 玄武岩地层广布

D. 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22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2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