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0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0

本单篇文档共12129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模拟试卷 4005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0

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解析:

2.(D。)

A. 3月12日晴朗

B. 6月5日 晴朗

C. 3月22日多云

D. 6月20日多云

解析:据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可知该日北京时间约6:00到20:40获取的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该日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c两项错误。如果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在正午达到最多,上午、下午呈对称分布,且下午略大于上午,因此图中情况应该是受多云天气影响,故D项正确。

3.(A。)

A. 祁连山地

B. 大兴安岭

C. 南沙群岛

D. 帕米尔高原

解析:据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可知该日北京时间约6:00到20:40获取的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该日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推出该地日出时间约为12—14 h 40 min÷2=4:40。北京时间6:00时该地迎来日出。根据地方时计算原理可推出该地经度约为120°E一(6:00一4:40)×15°=100°E,A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剖面图,两河分水岭甲山森林破坏严重。近年来甲山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措施,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图中岩层1和岩层3为透水岩层,岩层2和岩层4为不透水岩层。若区域降水量不变,降水最终都转化为径流。

4.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 )。(C。)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解析:甲处两侧岩层发生断裂,为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因此为地垒。

5.甲山森林植被恢复后,能够推断出的结论是( )。(D。)

A. 乙河平均水位下降

B. 丙河流量明显增加

C. 海陆间水循环加快

D. 两河径流总量减少

解析: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使得降水下渗增加并转化为地下水。由图中透水岩层向乙河处倾斜可知,丙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下渗形成的地下水中部分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丙河径流量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平均水位上升,故A、B两项错误。甲山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可能会导致局部降水增加,影响局部水循环,但对海陆间水循环的影响很小,故C项错误。由于植被可以涵养水源,甲山植被恢复后部分降水被储存起来,降水对两河的补给减少,两河的径流总量减少,故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春天开始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6.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进入春天的时间滞后,原因是( )。(A。)

A.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入春时节易受北方来的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

B. 四川盆地人春时间云量大,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回升快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入春时节多晴朗天气,气温回升慢

D. 四川盆地南部山地有缺口,有利于暖湿气流深入,气温偏高

解析:入春时间的早晚反映气温的差异,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北部缺少山脉阻挡,易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偏低。而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较为温暖。

7.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倒春寒”天气系统的是( )。(C。)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准静止锋

解析: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后,由于寒潮入侵,气温持续明显偏低的天气现象,导致其形成的天气系统为冷锋。

8.长江中下游平原蔬菜基地春季为免受冻害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用塑料薄膜覆盖 ②增大菜地通风条件

③滴灌、施肥 ④熏烟、增大湿度(D。)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采用塑料膜覆盖既不阻挡太阳辐射,又可以反射地面辐射,还可保持水分、减少空气流动散热,从而提高地表温度;熏烟、增大湿度可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能够防止冻害威胁。

9.世界活火山主要集中在( )。(C。)

A. 板块扩张边界

B. 地幔热柱的岩浆源的上面

C. 活动的俯冲带

D. 古老造山带

解析:世界活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属于活动的板块俯冲带。

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照片。

10.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甲为海浪侵蚀地貌,乙为风力堆积地貌,丙为流水侵蚀地貌,丁为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火山。

11.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D。)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丁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是由内力作用即岩浆活动形成的。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2.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D。)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12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50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