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9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9

本单篇文档共6422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2462人下载
价格: 0.60 原价:¥7.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9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A)

A. 《孟子.尽心上》

B. 《论语》

C. 《大学》

D. 《学记》

解析: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是( )。(B)

A. 教育者

B. 教育影响

C. 受教育者

D. 教育组织形式

解析:教育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因此本题答案为B。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C)

A. 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B.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C.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D.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解析: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A、B、D选项说的都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故本题选C。

4.教育的诸多矛盾中( )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A)

A.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

B. 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

C.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D.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

解析: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三个基本的要素之间形成了教育中三对基本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5.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育家是( )。(A)

A. 夸美纽斯

B. 凯洛夫

C. 赫尔巴特

D. 乌申斯基

解析:夸美纽斯曾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科学家是( )。(A)

A. 赫尔巴特

B. 柏拉图

C. 夸美纽斯

D. 康德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他认为“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7.以下教育观点中不属于夸美纽斯的观点的是( )。(A)

A.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B. “泛智”教育

C. 教育适应自然

D. “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观

解析:“教育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 )教学原则。(C)

A. 学、思、行结合

B. 因材施教

C. 启发诱导

D. 直观性

解析: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老师在教学时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而不要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思考相当一段时间后还是想不通再去启发他;虽然思考过后有所领会,但仍然不能用言辞表达出来时,老师再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

9.( )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A)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 夸美纽斯

解析: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10.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是( )。(C)

A. 《论演说家的教育》

B. 《札记》

C. 《学记》

D. 《理想国》

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

1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C)

A. 卢梭

B. 夸美纽斯

C. 裴斯泰洛齐

D. 昆体良

解析: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1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 )。(A)

A. 生活即教育

B. 教学做合一

C. 社会即学校

D. 教育即生活

解析:

13.各个教学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为( )。(C)

A. 国家的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解析:课程目标,即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故本题选C。

14.(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C)

A. 遗传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学校教育

解析: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所以,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5.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B)

A. 遗传

B. 教育

C. 环境

D. 个体主观能动性

解析: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限制性;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1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这是人的身心发展( )的要求。(B)

A. 差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42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9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