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单项选择题
1.如图谱例的节拍类型是( )。
(C)
A. 复拍子
B. 单拍子
C. 变换拍子
D. 混合拍子
解析:变换拍子是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在乐句中不同位置加上不同拍号,谱例中的旋律片段中3/4与4/4拍子交替出现,属于变换拍子。A项复拍子是由相同单拍子组合而成的拍子,B项单拍子是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拍子,D项混合拍子是由不同单拍子按照次序组合而成的拍子。
2.如图谱例出自云南民歌《苗族舞曲》,它的调式是( )。
(D)
A. 降B大调式
B. g小调式
C. 降B宫调式
D. G羽调式
解析:判断民族调式调性的步骤:①看调号确定调性,该旋律的调号为两个降号,由此可知其调式为降B宫调系统;②看尾音从而确定主音,该旋律的主音为G,是降B主音下方小三度的音,可知为G羽调;③看变化音以及排音列,将该旋律的音列由主音依次排列起来为G、
3.如图谱例中,密集排列的和弦有( )个。
(A)
A. 1
B. 2
C. 3
D. 4
解析:四个声部中,上方三个声部中每两个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是四度或四度以下,叫作密集排列;相邻声部的距离是五度或五度以上,叫作开放排列。第一小节上方三声部由下向上依次为五度与六度关系,属于开放排列;第二小节上方三声部由下向上依次为五度与六度关系,属于开放排列;第三小节上方三声部由下向上依次为三度与四度关系,属于密集排列;第四小节上方三声部由下向上依次为六度与六度关系,属于开放排列。故本题选A。
4.如图谱例中领唱与合唱的关系是( )。
(D)
A. 对比
B. 重复
C. 模进
D. 模仿
解析:D项模仿是将相同的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成相同旋律或加以变化),或依次出现在音乐材料的不同部分,从而形成前后呼应、层次分明的进行关系。分析谱例能够看出领唱与合唱的音高与节奏相同,属于模仿。A项对比是指音高、节奏、调式等有明显差异的音乐材料形成对比关系;B项重复是指把某一音乐材料(原型)原封不动地反复一次或多次;C项模进指的是将旋律的某个片段作为原型,移到不同音高上进行重复。
5.下列关于A自然大调和a和声小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调式相同
B. 主和弦相同
C. 属和弦相同
D. 调号相同
解析:A自然大调和a和声小调的属和弦均为E——B。A自然大调和a和声小调的主音相同但其音阶排列不同;A自然大调的主和弦为A—
6.将二胡带入高等学府,使其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二胡学派的音乐家是( )。(B)
A. 华彦钧
B. 刘天华
C. 闵惠芬
D. 刘北茂
解析:刘天华是我国近代优秀的作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和民族器乐教育家。他的二胡作品保留了民族音乐的特征,还借鉴了西洋器乐的创作特点,广泛吸取了小提琴的技法,如跳弓、颤弓、换把等,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将二胡这一民族乐器带到了专业音乐独奏的舞台上。
7.如图谱例出自徐沛东的哪首歌曲?( )
(D)
A. 《大地飞歌》
B. 《篱笆墙的影子》
C. 《辣妹子》
D. 《爱我中华》
解析:通过分析谱例能够确定该旋律为歌曲《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由徐沛东作曲、乔羽填词,是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会歌。徐沛东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
8.如图谱例出自哪首小提琴曲?( )
(B)
A. 《梁山伯与祝英台》
B. 《苗岭的早晨》
C.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D. 《思乡曲》
解析:通过分析谱例能够确定该旋律为《苗岭的早晨》。《苗岭的早晨》原是1974年白诚仁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1975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旋律短小精悍,曲调热烈明快,既保留了原口笛音乐的特色,又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特性,同时吸收了二胡的滑音、笛子的花舌等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展示了热情奔放的苗家舞蹈,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
9.如图谱例是一首民歌片段,它的体裁是( )。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396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