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模拟试卷10
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B)
A. 教育影响
B. 教学环境
C. 教育者
D. 受教育者
解析:教育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种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为( )。(B)
A. “学在官府”
B. “稷下学宫”
C. “太学”
D. “六学二馆”
解析:“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3.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 )。(B)
A. 社会发展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正向功能
D. 显性功能
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4.“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这是( )的观点。(D)
A. 心理起源说
B. 劳动起源说
C. 神话起源说
D. 生物起源说
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它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5.以下不属于杜威提出来的“新三中心论”的内容的是( )。(C)
A. 儿童中心
B. 活动中心
C. 课堂中心
D. 经验中心
解析: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赫尔巴特提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
6.以下人物中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的是( )。(A)
A. 墨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苏格拉底
解析: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荀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7.提出“发展教学论”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的教育家为( )。(D)
A. 凯洛夫
B. 布鲁纳
C. 布卢姆
D. 赞科夫
解析:赞科夫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教学论”,提出了五条新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8.我国历史上首位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孙子
解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位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9.( )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A)
A. 《新教育大纲》
B. 《教育学》
C. 《论共产主义教育》
D.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解析:中国的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编写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10.“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是( )。(B)
A. 亚里士多得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昆体良
解析: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11.( )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认知领域,二是情感领域,三是动作技能领域。(B)
A. 赞科夫
B. 布鲁姆
C. 瓦.根舍因
D. 布鲁纳
解析: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关于目标分类的领域,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认知领域,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目标;二是情感领域,包括描述兴趣、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应的形成;三是动作技能领域,强调肌肉或运动技能,对材料和客体的某种操作或需要神经肌肉协调的活动等。
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核心内容是( )。(B)
A. 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 范例教学的理论
D. 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解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1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些观点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B)
A. 教育无目的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科学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些观点体现了古代重视教育对人民的作用,把教育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这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也就是社会本位论的体现。
14.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方向可以分为( )。(C)
A.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B.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C.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D. 上行功能和下行功能
解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A选项是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进行的分类,B选项是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进行的分类,D选项是错误的分类。
15.教育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56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