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课程)模拟试卷8
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 )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B)
A. 博比特
B. 斯宾塞
C. 杜威
D. 杰克逊
解析:“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2.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是( )。(A)
A. 理想的课程
B. 正式的课程
C. 领悟的课程
D. 实行的课程
解析: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领悟的课程,是指各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实行的课程,是指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3.学校建筑、设备、教室设置、校园自然环境等属于( )。(B)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学科课程
D. 活动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等。它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类课程常体现在学校、班级的情境之中。题干中所说的都是隐性课程。
4.有利于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的课程是( )。(A)
A. 分科课程
B. 综合课程
C. 活动课程
D. 隐性课程
解析: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的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5.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C)
A. 活动课程
B. 综合课程
C. 学科课程
D. 融合课程
解析:“语文”“数学”“英语”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属于学科课程。
6.学校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是( )。(C)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隐形课程
解析:校本课程包括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学校自行设计的新课程。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题干中描述的是校本课程。
7.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课程理论是( )。(C)
A.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
C.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D. 结构中心课程理论
解析: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社会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造和变化,课程不是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该理论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课程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以得出,其属于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8.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由(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的。(B)
A. 斯腾豪斯
B. 泰勒
C. 丹尼斯.劳顿
D. 斯基尔贝克
解析:1949年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即“目标模式”的课程编制原理。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丹尼斯.劳顿和斯基尔贝克是“环境模式”的代表人物。
9.强调教育过程本身的育人价值,强调师生互动,重视教师的自主权和学生的自主活动的课程开发模式为( )。(A)
A. 过程模式
B. 目标模式
C. 环境模式
D. CIPP模式
解析: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过程模式”非常强调过程本身的育人价值,强调师生互动,既重视教师的自主权,又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
10.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C)
A. 课程内容
B. 课程方案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
解析: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11.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A. 课程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
解析: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课程设置、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四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12.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 )。(D)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学大纲
D. 教科书
解析: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3.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
D. 外观评价模式
解析:目标评价模式是由泰勒提出的,它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由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是由美国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
14.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提出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模式的是( )。(A)
A. 泰勒
B. 杜威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解析:泰勒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提出了目标评价模式,该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
15.按照由易到难、由简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57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