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小学教学)模拟试卷4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小学教学)模拟试卷4

本单篇文档共7778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4516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7.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小学教学)模拟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A. 传授知识技能

B. 发展学生智力

C. 培养学生品德

D. 关注个性发展

解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A. 知识的传授

B. 发展学生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解析:“鱼”代表基础知识的传授;“渔”代表基本能力的提升。这说明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即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3.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的教育家是( )。(A)

A. 赫尔巴特

B. 凯洛夫

C. 杜威

D. 席勒

解析: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4.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不包括( )。(D)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简捷性

C. 认识的引导性

D. 认识的顺序性

解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又不完全等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5.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A. 熟悉教材

B. 分析教材

C. 巩固知识

D. 理解教材

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感知教材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理解教材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君子之教,喻也”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量力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解析:“君子之教,喻也”的意思是:教育学生,要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这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

7.教学原则中, ( )能够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的现象。(A)

A. 量力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系统性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解析: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8.“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B)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盈科而后进”原意是指水遇到坑洼之处,要充满之后才能继续向前流,而不能逾越而进。“欲速则不达”指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故选B。

9.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是( )。(B)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读书指导法

D. 演示法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故选B。

10.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新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是( )。(B)

A. 谈话法

B. 讨论法

C. 演示法

D. 讲授法

解析:讨论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教学中的某个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11.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C)

A. 练习法

B. 讨论法

C. 讲授法

D. 演示法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12.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C)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实习作业法

D. 参观法

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题干中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习作业法。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B)

A. 太学

B. 京师同文馆

C. 六学二馆

D. 郡国学

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太学为古代西汉设立的最高教育机构,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六学二馆”为唐朝的官学教育体系。这三个均为机构的名称,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

14.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A. 班级授课制

B. 现场教学

C. 复式教学

D. 个别教学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77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小学教学)模拟试卷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