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模拟试卷5
单项选择题
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C)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面向全体
C. 创新教育
D. 发展主动精神
解析: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是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
A. 全面性
B. 阶段性
C. 独立性
D. 片面性
解析: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中所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章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章老师的做法( )。(D)
A. 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B. 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C. 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D. 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解析: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公正强调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题目中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公正中公正施教的要求。
4.期末考试来临,某校老师决定将音、体、美提前一个月进行考试,把语数外放在期末考试期间考,这种做法( )。(D)
A. 正确,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B. 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C. 不正确,不利于校际公平竞争
D. 不正确,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学校的做法破坏了语数外和音体美学科之间的课时比重,打破了均衡性,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5.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A)
A.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B. 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 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解析:康老师开展的“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等活动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6.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C)
A. 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 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 不正确,不利于教育公平
D. 不正确,不利于均衡发展
解析:快慢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利于教育公平。
7.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庄老师常常鼓励她多阅读,勤写作,力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小刚学习基础较差,但是篮球打得很好,庄老师鼓励他将来做一名职业运动员,对庄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B)
A. 善于因材施教
B. 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C. 善于激发学生自信
D.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解析:庄老师对小丽、小刚的不同特长,进行了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这属于因材施教,A项和D项正确;同时,还给学生进行了鼓励教育,增强了他们的自信,C项正确;只有B项,注重学生的全面性没有体现出来,答案是B。
8.钟老师在班上设立“进步展示台”,分类展示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这表明钟老师( )。(A)
A. 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B. 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C. 不注重与学生家庭密切联系
D. 不主动与教师密切合作
解析:“进步展示台”说明只要学生有进步就是好的,这是老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表现,答案是A。
9.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位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的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赵老师的做法是( )。(B)
A. 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B. 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 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D. 违背分班教学的要求
解析:赵老师根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来排座位,这违背了平等待生的理念,不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同时题目中也没有涉及因材施教和分班教学的概念,答案是B。
10.关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由于是未成年人,因此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 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权责
C. 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D.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解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权责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原则,是因为学生的发展具有( )。(D)
A. 方向性和顺序性
B. 连续性和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12.人的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段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就很难弥补。这一现象的存在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A. 互补性
B. 阶段性
C. 顺序性
D. 不平衡性
解析: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
13.下列选项中,对“学生是发展的人”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B)
A.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 学生自身是一张白纸
C.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D.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解析:学生是发展的人包含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173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