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教师职业理念)模拟试卷4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 )。(C)
A. 选拔性
B. 义务性
C. 全体性
D. 强制性
解析:素质教育的特点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主体性、开放性、未来性、合作性。强制性、义务性、选拔性都不是素质教育的特点。
2.教师要关注( )学生的全面发展。(C)
A. 优秀
B. 单亲家庭
C. 每一位
D. 残障
解析: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应该本着平等的原则,要关注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C项符合题干要求。
3.虽然某校地处山区,教学资源匮乏,但是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张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运动会、美术展等。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要求。(B)
A. 面向全体
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 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D. 培养创新精神
解析: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题干中张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运动会、美术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题选择B。
4.课堂上杨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学生指出后,杨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表扬该同学善于思考,具有质疑精神。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B)
A.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B.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C.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求异能力
D. 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
解析: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指出杨老师对问题的解释有误,杨老师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具有质疑精神,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开发意识。题干并没有体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也就不存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5.进入初三,班主任把每周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该老师做法( )。(D)
A. 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 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 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 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班主任把实践活动课的时间拿出来上数学课,违背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不对的。
6.晓光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奖,但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程。方老师说道:“特长需要保持,可是只有打好文化基础,你才能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方老师的做法( )。(D)
A. 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发展特长
B. 不合理,违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C. 合理,学生必须在各个学科领域平均发展
D. 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析:方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排除A项和B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应该全面发展,均衡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所以C项不对,正确选项是D。
7.针对“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期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教学,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D)
A. 诲人不倦
B. 教学相长
C. 循循善诱
D. 因材施教
解析:“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意思是说,学生和学生的能力不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答案是D。
8.某中学的校训是“重德、博识、健美”,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B)
A. 开拓创新
B. 全面发展
C. 自主发展
D. 因材施教
解析: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题干中的校训正体现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本题选B。
9.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么做,下列正确的是( )。(B)
A. 马老师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 刘老师正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 马老师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秩序
D. 刘老师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解析:刘老师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马老师的思想太传统,是典型的考试论观点,是不对的,答案是B。
10.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是红色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D)
A. 正确,便于分清教学
B. 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 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 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安排学生校服的颜色,这是不正确的,排除A项和B项。这是对学生的区别对待,没有做到平等待生,答案是D。
1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 )。(A)
A. 因材施教
B. 以教材为本
C. 以课堂教学为本
D. 以教师为本
解析: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
1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包括( )。(D)
A. 相对独立
B. 内在联系
C. 地位不平衡
D. 各不相关
解析:“五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存在内在联系。“五育并举”,不能割裂。
13.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 )的表现。(D)
A. 热爱学生
B. 全面发展
C. 大众教育
D. 个性化教学
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教师应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突出个性化教学。故选择D。
14.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例题的解法。小明突然举手说,他想为大家演示例题的另一种解法。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220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