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11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11

本单篇文档共19181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拟试卷 4751人下载
价格: 0.80 原价:¥9.60
收藏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11

单项选择题

1.“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D)

A. 差异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机,事后补救也难以成功。《学记》中的这句话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 )。(A)

A. 柏拉图

B. 拉伯雷

C. 卢梭

D. 裴斯泰洛齐

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3.三(2)班教语文的王老师言行举止礼貌大方,待人和蔼可亲,非常受欢迎,三(2)班的同学受她的影响也非常有礼貌。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D)

A. 复杂性

B. 长期性

C. 创造性

D. 示范性

解析: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4.教师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这一教育原则是( )。(A)

A. 疏导原则

B. 启发原则

C. 导向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疏导原则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题干中提到的为疏导原则。

5.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采用六三三分段法的学制的是( )。(D)

A. 壬寅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戌学制

解析:壬戌学制,即“1922年学制”、“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6.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 )。(C)

A. 使溺水者俯卧,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腹、背部

B. 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

C. 把溺水者腹中的水倒出

D. 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解析:儿童溺水时可采取的急救措施有: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淤泥、杂草,松解内衣、裤带。救护者采取半跪姿势,让溺水者俯卧在救护者的膝盖上,使其头部下垂,按压其腹、背部,使溺水者口、咽及气管内的水控出,但控水时间不能太久。之后,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7.在教育研究文献中,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A)

A. 事实性文献

B. 工具性文献

C. 理论性文献

D. 经验性文献

解析:事实性文献是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经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史学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8.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解析: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但各种心理功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及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则因人而异。所以,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表达。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A)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尊重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A. 感觉、知觉和记忆

B. 知、情、意过程

C. 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 能力、气质和性格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由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中那些动态的变化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在某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最能代表其个性的心理特征,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特征。

11.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

A. 认知的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生理的内驱力

D.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小红因喜欢文学作品而喜欢上语文课,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认知内驱力。

12.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D)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形式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13.教育目的是衡量教学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作用。(B)

A. 导向

B. 评价

C. 激励

D. 指导

解析: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衡量教学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14.教师设计学生急于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和方法一时亦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导人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D)

A. 直接导入

B. 练习导入

C. 事例导入

D. 悬念导入

解析: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

15.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 分组教学制

B.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918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1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