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08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08

本单篇文档共16493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拟试卷 3265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00
收藏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08

单项选择题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C)

A. 主导因素

B. 决定因素

C. 物质前提

D. 内部动力

解析: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2.只有经历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B)

A. 加里宁

B. 马卡连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解析: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指出教育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集体主义者的任务。

3.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D)

A. 道德动机

B. 道德评价

C. 道德行为习惯

D. 积极的道德情感

解析:道德情感既可以表现为个体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也可以表现为在道德观念的支配下采取行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积极的道德情感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的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B)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解析: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三人主持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5.“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A)

A.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B. 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D.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解析:“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说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实践活动”,A项更为全面、准确。使人得以生存、传递社会经验、保存人类文明属于“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

6.研究者关注教育事件,解释教育现象,采用“深描”写作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D)

A. 实验研究

B. 调查研究

C. 行动研究

D. 叙事研究

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7.学校应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的锻炼不少于( )。(A)

A. 1小时

B. 0.5小时

C. 1.5小时

D. 2小时

解析:阳光体育运动应保证小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8.红、橙、黄三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三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C)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联觉

D. 错觉

解析: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B)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解析: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参与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题干中的注意类型属于无意注意。

10.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C)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辐合型

D. 发散型

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11.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C)

A. 耶克斯和多德森

B. 苛勒

C. 韦纳

D. 多伊奇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

1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动机律

D. 效果律

解析:效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经验,属于( )。(D)

A. 理想的课程

B. 领悟的课程

C. 运作的课程

D. 经验的课程

解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经验,属于经验的课程。

14.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 )。(A)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斯多惠认为好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直接给出真理,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5.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649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108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