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24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24

本单篇文档共6414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3071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8.0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24

辨析题

1.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进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或起点,运用多种教育程序。

2.教学具有教育性。(A)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教育性教学”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这条原则强调教学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道德教育,即“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3.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而不是想象。复述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4.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产生的是阻碍或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

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国家)、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的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在国家教育目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的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故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不是同一概念。

6.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来组织调节或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品德,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7.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按心理功能上的差异,将智力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液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人的先天禀赋。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液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小,题干说法错误。

8.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时学习效果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率最好。故题干叙述错误。

9.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不属于基础教育。(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基础教育是我国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其中,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普通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而普通中学教育又包括普通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10.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A)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11.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但道德行为的形成受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即道德认识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需要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的参与,并不是有了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12.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产生的变化不是本能活动引起的,而是由经验或实践活动引起的,它所引起的变化不仅有外显的行为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心理结构的改组和重建,这种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都是比较持久的。

1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型,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14.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B)

A. 正确

B. 错误

C.

解析: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41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2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