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2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2

本单篇文档共5881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4363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8.8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2

单项选择题

1.学生学习了“电在金属中的传导\\(D)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总括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解析: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同化方式:(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或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题干所述的学生学习了“电在金属中的传导”之后,又学习“热在金属中的传导”,就是一种并列结合学习。故本题选D。

2.下列选项不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的是( )。(C)

A. 准备好谈话问题

B. 要善于提问,所提问题要明确,具有挑战性

C. 谈话要按照预定方案教师问学生答

D. 做好归纳总结

解析:在谈话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教师居高临下,不自觉把学生当“对手”,对其问题要求苛刻,而不注意肯定其优点。往往压抑甚至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一种是,虽然教师能够采用谈话法活跃课堂气氛,但许多老师几乎按照课前预定方案一问一答,而且只有老师的提问,没有学生的质疑与议论,本应是双向或多向的师生互动与对话却成了单向的问答。c项即是其中的第二种偏差,敝本题选c。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为( )。(B)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中学生期

解析: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它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故本题选B。

4.有两个学生,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学生80分,乙学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对于甲乙两学生的心理挫折,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A. 甲学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学生

B. 甲学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学生

C. 两学生一样大

D. 无法判定

解析:甲学生预期考80分,结果考了85分,预期达成;而乙学生预期考100分,结果也考了85分,预期没有达成,故乙学生的挫折心理要大于甲学生的。故本题选B。

5.影响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D)

A. 学生

B. 社会

C. 学科特征

D. 教师

解析: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学生、社会、学科特征是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故本题选D。

6.根据艾森克的气质理论,一个人表现为温和、镇定、安宁、善于克制自己,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B)

A. 稳定外倾型

B. 稳定内倾型

C. 不稳定外倾型

D. 不稳定内倾型

解析:艾森克认为,可以借助于维度的概念来描述人格的个体差异,对人格的类型加以划分。根据内倾一外倾和情绪稳定一不稳定这两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可以把人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和不稳定外倾型。其中,稳定内倾型表现为温和、镇定、安宁、善于克制自己。故本题选B。

7.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 )(D)

A. 学生的家庭类型

B. 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 学生干部情况

D. 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解析: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故本题选D。

8.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教学的( )。(A)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解析: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的意思是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出的知识为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可见,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把问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故本题选A。

9.下列选项不属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的一项是( )。(D)

A. 对未来不抱有希望

B. 被动,缺少热情

C. 失眠,食欲不振

D. 说话时脸红、声音发颤

解析: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D项是恐惧症的症状表现。故本题选D。

10.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C)

A. 道德动机

B. 道德评价

C. 积极的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习惯

解析: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但要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要求,并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就需要积极的道德情感的激发。学生只有对某一认识产生情感,具有强烈的爱憎、好恶,才会对这一道德认识或追求,或舍弃;如果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在行为上就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故本题选C。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 )。(B)

<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88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2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