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29
材料分析题
1.材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
教师看到这一情况,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他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正确的。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材料中,教师在课堂冷场之后,立刻调整了教学思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踊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独特性。材料中,对待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能让学生自由表达,并进行引导,使他们获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个体独立性。材料中,教师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改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答案,陶冶学生情操,还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我们要学习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解析:
2.材料:
师范大学毕业后,孙斌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工作前几年,为了适应教学工作,他向其他同事学习,教学水平逐渐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这时,他认为教学工作并不神秘,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已经足以应付,没有必要继续深入钻研教学。一天,几位学生的家长找到孙老师,希望他能在课后帮助孩子补习,孙老师认为这事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就答应了。补习结束时,家长们为了感谢孙老师,给了他一笔可观的补课费,孙老师推辞不过只好接受。
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孙老师补课,其他班级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来找他。为了保证补习效果,孙老师常常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联系起来,还专门编印了系列学习资料,仅收取成本费和辛苦费。随着参与辅导学生的规模的扩大,孙老师家里的空间已不足以容纳。
于是,他在小区里专门租了地方方便学生参与辅导。为了节省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的费用,孙老师还要求学生统一从自己这里购买。家长对孙老师的辅导非常满意,还给他送了锦旗。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孙老师的教育行为。
孙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不正确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孙老师,在工作几年之后就认为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能力已经足以应付,没有必要继续深入钻研教学,违背了终身学习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孙老师在家里办课外补习班,收取学生的补课费,还要求学生在自己这里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这些行为,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爱国守法”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孙老师在家里补课,已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的规定,没有做到爱国守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孙老师常常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联系起来,这样做会侵犯未参加课后辅导班学生的受教育权,没能做到平等对待学生,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要求。
综上,孙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在以后的教学行为中应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解析:
3.材料:
今天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是一篇文言文。上课开始,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将用两节课学完。”说完,便转过身去写板书,他刚写完课文题目,便听到有学生喊“报告”。
“什么事?”老师问,“老师,我不同意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喊报告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说。
“为什么不同意呢?”老师和蔼地问。
“我认为这篇课文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即使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我们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部分同学应该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所以没有必要花两节课了。”
老师听了该学生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你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结果同学们都赞成。于是老师说:“很好!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那么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同学们立刻发出了满意的欢呼声。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该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教师的教学不应完全按照预先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2481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