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6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6

本单篇文档共7765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节练习 5418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8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6

简答题

1.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特点。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有:首先,打破学科界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其次,减少了课程自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再次,从生活、社会的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解析:

2.简述学科课程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

优点:(1)学科课程是从各文化领域精选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历史文化高度;

(2)学科课程能有效地保汪学习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能深化学生对某一专门领域的认识,培养其专业素养;

(3)学科课程有利于教师的传授,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

缺点:(1)学科课程的内容是前人获得的经验,教学过程又主要是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和经验产生深刻体验;

(2)学科课程的知识是预先结合各方面因素设定好的,变通性较差,不容易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受好;

(3)学科课程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解析:

3.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解析:

4.制约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或者制订课程计划所需要的依据是什么?)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艾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社会、学科特征和学生是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解析:

5.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继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解析:

6.简述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主要有:(1)以求助者为中心;(2)将咨询看成是一个转变过程;(3)强调求助者的主动性。

解析:

7.简述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及其矫正方法。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其症状表现主要有: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主要用于控制当事人的刻板行为;建立支持性环境;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解析:

8.简述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专题。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派的主张。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是现代教育派的主张。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层层递进。

解析:

9.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抑郁症;(2)恐惧症;(3)焦虑症;(4)强迫症;(5)网络成瘾。

解析:

10.简述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改变认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②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2)自我调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情绪控制;②合理宣泄;③学会放松。

解析:

11.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措施有哪些?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嗣的先决条件。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嗣的关键。

(3)建设优良的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解析:

12.简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1)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每一门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2)教材又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均有相应的教材。

解析:

1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教育者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对自己有信心;②对学校生活有兴趣;③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解析:

14.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存在认知方式、智力等方面的差异。(1)每一种认知方式都有长处,也有不足;既有促进学习的一面,也有阻碍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76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