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拟试卷15
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4)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评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解析: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包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
解析:
3.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解析:
4.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着重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多种分析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防止外部干扰,如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讲究教学艺术,如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解析:
5.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要遵循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智慧。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互为发展的条件,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解析:
6.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解析:
7.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认为,有意义的材料、形象直观的材料遗忘进程慢于无意义材料、抽象材料;长度、难度适中的材料遗忘进程慢于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另外,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
(2)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任务的重要性。记忆任务越为重要,相对来说记忆的效果越好。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6)情绪和动机。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不利于记忆。
解析:
8.简述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情绪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一兴奋”说,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说有三个主要观点:
(1)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情绪的产生决定于人们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估,通过评价来确定刺激对人的意义,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3)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评估,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解析:
9.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有: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科书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科书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科书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解析:
10.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各年级各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773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