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油脂的是( )。(A)
A. 植物油
B. 石油
C. 甘油
D. 润滑油
解析:植物油属于油脂。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为液态的植物油和固态的动物脂肪,A项正确。石油是多种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不是油脂,B项错误。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不是油脂,C项错误。润滑油是碳原子数较多的混合烃类,不属于油脂,D项错误。
2.创建和谐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有关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D)
A. 大量使用塑料购物袋
B. 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
C. 秸秆进行露天焚烧处理
D. 开发和使用生物质能
解析:大量使用塑料购物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项错误。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B项错误。秸秆进行露天焚烧处理,因有污染物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C项错误。开发和使用生物质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项正确。
3.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表达正确的是( )。(D)
A. 可用醋酸钠配制缓冲溶液
B. 缓冲溶液的组分主要是弱酸及其对应的盐
C. 人过多饮水引起的水中毒是因为体内缓冲溶液被破坏造成的
D. 缓冲液具有缓冲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组分间存在同离子效应
解析:缓冲溶液指的是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B项错误。只有醋酸钠配制的溶液无法起到缓冲溶液的作用,A项错误。水中毒是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细胞外液低渗。超过机体特别是肾脏代谢的能力,导致细胞内水过多(细胞内水肿),并产生一系列症状,并不是因为体内缓冲溶液被破坏造成的,C项错误。缓冲液具有缓冲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组分间存在同离子效应,D项正确。
4.下列变化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是( )。
①盐酸除锈,石蜡熔化;②白磷自燃,空气液化;③汽油挥发,酒精燃烧;④三氧化硫溶于水,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⑤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酸碱指示剂变色;⑥冰融化成水,倒置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C)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⑥
D. ④⑥
解析:①盐酸除锈是化学变化,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②白磷自燃是化学变化,空气液化是物理变化;③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④三氧化硫溶于水是化学变化,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是化学变化;⑤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是化学变化,酸碱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⑥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倒置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结合题意,正确的是③⑥,故本题选C。
5.纸电池是一种应用的“软电池”,它采用涂有碳纳米管的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导体,纸片的两面分别附着锌和二氧化锰。下列有关纸电池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A. 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MnO2流向Zn
C. 正极反应:MnO2+H2O+e–═MnOOH+OH–
D. 电池总反应:Zn+2MnO2+2H2O═Zn(OH)2+2MnOOH
解析:锌做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电子经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Zn流向MnO,B项错误。:MnO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H2O+e–═MnOOH+OH–,C项正确。碱性条件下。锌和二氧化锰构成原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D项正确。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 CH4、CCl4、BF3都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2、CO2、H2O2、C2H2都是直线性分子
解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的为极性分子,NH3和CO为极性分子,CO2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A项错误。非极性分子有两类,一是非金属单质,二是结构对称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CH4、CCl4、BF3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但三者存在的化学键是极性键,B项正确。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C项错误。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CS2、CO2、C2H2是直线性分子,但H2O2是折线性分子,D项错误。
7.下列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B)
A. Na+、Ba2+、CO32-、NO3–
B. SO42-、Na+、Cl–、NO3–
C. Na+、Cl–、H+、SO42-
D. Na+、NH4+、NO3–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534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