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9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9

本单篇文档共13335字,内容预览30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职业资格类教师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模拟试卷 4883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60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9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C)

A. CO2、CH4和N2等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 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都可用作抗酸药

C. 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D. 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

解析:CO2、CH4和氮氧化合物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N2不是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氢氧化钠虽然能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本身的腐蚀性较大,能腐蚀皮肤,所以不可用作抗酸药;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所以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合成物质,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影响人体健康,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

2.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生产面粉的工厂车间应“严禁烟火”:面粉颗粒很小,悬浮在空气中的单位质量的面粉与O2的接触面积大,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

②使用冰箱贮存食物可延长食物保鲜期:冰箱内气温较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慢

③镀锡铁桶在镀层破损后破损处很快会出现破洞

④铝比铁性质活泼得多,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得多: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⑤用酒精擦拭皮肤后,相应部位有清凉感:酒精具有消毒杀菌能力(B)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解析:①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面粉颗粒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面粉厂应严禁烟火;②降低温度可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变慢,延长食物保鲜期;③铁比锡活泼,在破损处易形成电化学腐蚀;④铝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起到保护作用,而铁形成的氧化物较为疏松;⑤具有清凉感是因为酒精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与杀菌消毒无关。

3.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

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

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

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将煤块粉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①正确;煤中含有S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经脱硫处理可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②正确;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减少CO的产生,③正确;无论是否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CO2的量都不变,不能减少CO2的产生,④错误。

4.在一定条件下,关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g)+3H2(g)(B)

A. 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B. N2、H2、NH3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C. 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D. N2、H2、NH3的浓度相等

解析: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仍在进行,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于零;各组分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反应开始后,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但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反应平衡;N2、H2与NH3的浓度相等,无法判断各组分浓度是否变化,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反应平衡。

5.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C)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溶于水显碱性

解析:蔗糖在浓H2SO4中变黑是因为蔗糖被脱水生成碳单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HNO3在光照下会分解生成NO2并溶于浓HNO3,溶液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浓HNO3可以用铝罐贮存是因为Al会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部的Al,而不是两者不发生反应;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溶液呈碱性,氨水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溶于水显碱性。

6.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解析:F、Cl、Br、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所以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F、Cl、Br、I元素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所以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多而加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333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9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