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94
单项选择题
1.当儿童在生理和活动能力方面得到迅速发展的时候,由于心理发展跟不上这种变化,导致其内心发生冲突,进而引发混乱。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行为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是( )。(B)
A. 关键期
B. 转折期
C. 敏感期
D. 稳定期
解析:转折期是指儿童心理急剧发展,在短时期内变化非常明显,心理矛盾高度激化的时期,也往往被称为危机期。
2.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C)
A. 无意触摸到东西
B. 握住手里的东西
C. 伸手拿到看到的东西
D. 玩弄手指
解析:手眼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3.幼儿常把没有发生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儿( )。(B)
A. 好奇心强
B. 想象与现实混淆
C. 说谎
D. 移情
解析:幼儿想象的特点之一是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4.3~5岁幼儿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说明( )。(A)
A. 幼儿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确切
B. 幼儿的词汇量在不断增加
C. 幼儿的智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D. 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
解析:3~5岁幼儿的“造词现象”是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确切的表现。
5.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是( )。(C)
A. 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B. 知道自己的形象
C. 能准确用“我”表达愿望
D. 能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
解析: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与言语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能准确地用代名词“我”来表达愿望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
6.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C)
A. 德、智、体、劳诸方面
B. 智、德、体、心诸方面
C. 体、智、德、美诸方面
D. 美、心、体、智诸方面
解析:幼儿园应开展初步的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
7.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办者是( )。(A)
A. 陈鹤琴
B. 陶行知
C. 黄炎培
D. 张雪门
解析:陈鹤琴在抗战时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即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8.婴幼儿应多吃蛋、奶等食物,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以防止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 )。(C)
A. 呆小症
B. 异嗜癖
C. 佝偻病
D. 坏血病
解析:佝偻病是3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是缺乏维生素D导致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9.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C)
A. 结构游戏
B. 表演游戏
C. 角色游戏
D. 智力游戏
解析: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在特定的“家庭”及相关区域内,通过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再现家庭及周围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的情感与态度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
10.下列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是( )。(B)
A. 能认读拼音字
B.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C. 能认读一定量的汉字
D. 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解析: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语言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内容是:(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简答题
11.简述3~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3~6岁儿童的记忆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识记方式、记忆内容和记忆策略等方面。
(1)识记方式。学前儿童的识记方式表现在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机械识记用得较多,但意义识记的效果比较好。
(2)记忆内容。儿童以形象记忆为主,逻辑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3)记忆策略。通常情况下,幼儿对于记忆策略并不是有意使用的,而是基于无意识记。但是幼儿可以在成人引导下,简单地采用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解析:
12.谈谈你对杜威的教育思想的理解。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教育即生活”。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能生活。二是“教育即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三是“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促使儿童主动去经验一切事物,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2)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杜威十分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主要表现在:第一,倡导“在做中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静听”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第二,确立新的课程观,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
(3)提出“儿童中心论”。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儿童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解析:
论述题
13.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儿童心理诸多方面的发展。
(1)情绪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儿童去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
(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一方面,情绪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作用。
(3)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表情。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60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