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8
单项选择题
1.“产婆术”是由( )创造的。(B)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洛克
解析:“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法”,是由苏格拉底提出的。
2.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流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C)
A. 儿童中心、教材中心、活动中心
B. 教师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C.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D. 教师中心、经验中心、教材中心
解析: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流派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区别于传统教育学流派主张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
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D)
A. 遗传素质
B. 家庭背景
C. 社会环境
D. 个体能动性
解析:外部环境一样的情况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不同,是因为学生本身的个体能动性不同。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C)
A. 相互衔接
B. 循序渐进
C. 长善救失
D. 教学相长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特征告诉我们,教师要长善救失,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5.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D)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个案调查
解析:全面调查是指为了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按一定的要求和表式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是从所有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考察而进行的调查。个案调查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题目中的教育调查研究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而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个案调查法。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 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 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解析: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科书)。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D)
A. 主体性的教师观
B. 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 专业化的教师观
D. 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由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的发展。
8.《论语》中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B)
A. 巩固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的时机。
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以判断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配置性评价
D. 甄别性评价
解析:形成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
1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表现了( )。(B)
A. 注意的指向性
B. 注意的集中性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分配性
解析:注意的集中是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D)
A. 及时复习
B. 使用记忆术
C. 分散集中结合
D. 适当过度学习
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如读一首短诗,某人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在能够背诵之后增加的学习(如再读5分钟或再读5遍)便是过度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效果并不递增,还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12.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C)
A. 外在远景动机
B. 内在远景动机
C. 外在近景动机
D. 内在近景动机
解析: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对而言,内部动机比较稳定,会随着目标的实现而增强;而外部动机则是不稳定的,往往会因目标的实现而减弱。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性动机则是与较长远的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因此,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属于外在近景动机。
13.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受到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学校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C)
A. 消退
B. 抑制
C. 负强化
D. 正强化
解析: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出现的概率。撤销处分是一种摆脱厌恶刺激的做法。
14.一位演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894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