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67
单项选择题
1.针对《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4)
A. 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B. 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停靠的国家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
C. 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采用的是以属地管辖为主,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辅的原则
D. 我国《刑法》采用的是普遍管辖原则,即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解析:本题涉及刑法的适用范围。我国采用混合原则;A项错误在于还包括除外情况如外交豁免;B项无除外情况;D项将犯罪结果地和发生地择一原则误认为是普遍管辖原则。
2.李二憨一日到邻村赴宴时醉酒,回家途中遇本村痴呆女孩傻姑,因酒乱性,将其奸淫,酒醒后后悔不已,到乡派出所投案,对李二憨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8)
A. 李二憨是由于醉酒乱性才奸淫傻姑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他的本意,也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其主观心态不是犯罪故意,因此他的行为只是一般违法,不应当认为是犯罪
B. 李二憨醉酒后在意识不清状态下实施的行为可以类比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发病期实施的行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根据《刑法》第18条无行为能力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李二憨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甚至连违法都算不上
C. 根据李二憨犯错后的悔改表现可以得知其对自己醉酒时的所作所为确实不知情,况且傻姑是痴呆者,感受不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李二憨的行为根本就没有造成危害,没有受害者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不是犯罪
D. 李二憨应当对其醉酒时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本题涉及刑事责任。《刑法》规定,醉酒的人应对其醉酒时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3. 某甲是铁路扳道员,在调车作业完毕后,由于粗心没有把线内的道岔恢复定位,以致后一次列车驶入异线,发生与其他机车相碰撞伤亡事故,甲的心理态度是( )。 (2)
A. 直接故意
B. 疏忽大意过失
C. 过于自信过失
D. 间接故意
解析:本题涉及对犯罪故意过失的理解。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本案中“粗心”说明预见的义务性的空白性。
多项选择题
4.甲17岁,甲的母亲乙因甲与丙早恋而将其赶出家门并换了门锁。甲得知乙回娘家之后,就和丙一起将乙家的门锁撬开,在家居住,并将家中的彩电;洗衣机、冰箱各一台及分体式空调四台(价值约18000元)变卖得3150元。案发后,公安机关将空调一台和洗衣机一台追回发还,其余物品获退赔14500元( )。(1,2)
A. 甲不构成犯罪
B. 丙不构成犯罪
C. 甲构成盗窃罪,丙构成甲的共犯
D. 丙构成盗窃罪
解析:盗窃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财物一般不按犯罪处理,另外,甲丙未成年、乙有过错,综合考虑,不认为犯罪的处理结论较合理。
5.丁某因犯走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5万块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必须符合下述哪些条件?( )(1,2,4,8)
A. 此债务必须是在法院判处没收丁某财产之前所负的债务
B. 必须经债权人汪某等5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C. 汪某等5人与丁某之间的债务必须是正当的债务
D. 只能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解析:本题涉及刑罚的执行。《刑法》第60条: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
6.张某犯侮辱罪,由于犯罪情节轻微,法院认为不需要判处刑罚,并对其作出了一定的处理。在下列的各种处理措施中,合法适当的有( )。(1,2,4,8)
A. 对张某予以训诫
B. 责令张某具结悔过
C. 责令张某赔礼道歉
D. 建议有关的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解析:本题涉及非刑罚刑事责任种类。
7.下列属于法定从轻减轻责任的是( )。(2,4)
A. 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B. 盲人
C. 又聋又哑的人
D. 醉酒的人
解析:
8.甲在自然保护区内挖了一个陷阱准备捕杀大熊猫,结果一上山采药老汉跌人致死,甲的行为构成( )。(2,8)
A. 意外事件
B. 过失致人死亡罪
C. 间接故意杀人罪
D. 非法狩猎罪
解析:本题涉及犯罪过错。甲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刑法》第233条、第341条。
9.下列关于毒品犯罪说法不正确的是( )。(1,2,4,8)
A. 走私毒品罪的犯罪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
B. 非法持有毒品、走私毒品都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构成犯罪。
C. 甲的孩子1岁,经常晚上吵闹,为了止哭,甲就在其喝的牛奶中加入了平时自己吸食的毒品制液让其喝,甲的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
D. 甲在自己家中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同时又向其兜售毒品,其行为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解析:本题涉及毒品犯罪。《刑法》第347条、第348条、第353条、第354条,走私毒品罪的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非法持有毒品、走私毒品的数量只对量刑有影响;婴儿还谈不上有自己的意愿,无所谓欺骗;对于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出售毒品的,应认定为贩卖毒品罪。
10.以下构成走私罪的是哪些?( )(1,2,4,8)
A. 私营主李某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B. 王某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的公益事业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C. 孔某向走私犯莫某非法收购其走私进口的汽车,数量较大
D. 个体户葛某多次与走私罪犯莫某通谋,为其提供货款、资金方便
解析:本题涉及走私罪。ABC项为准走私罪,D项为走私罪共犯。
11.某玩具生产厂商沈某对外出口玩具,先行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50万元,玩具出口之后,夸大出口数额,骗取退税款80万元,按实际出口数额税务机关只应退税20万元,沈某构成何罪?( )(1,2)
A. 偷税罪
B. 骗取出口退税罪
C. 诈骗罪
D. 隐匿会计账簿罪
解析:构成两罪,因沈某不仅偷税,还骗取超出预缴税款之出口退税款,实际危害国家财产。
12.对刑法关于撤销假释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1,2,4)
A. 只要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也应当撤销假释
B. 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不能撤销假释
C.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按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但“先减”是指减去假释前已经实际执行的刑期
D. 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撤销假释后,按照先并后减的方法实行并罚,假释经过的考验期,应当计算在新决定的刑期之内,因为假释视为执行刑罚
解析:本题涉及在假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69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