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 > 企业法律顾问(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市场规则法章节练习试卷3

企业法律顾问(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市场规则法章节练习试卷3

本单篇文档共5197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企业法律顾问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 章节练习 4754人下载
价格: 1.10 原价:¥9.00
收藏

企业法律顾问(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市场规则法章节练习试卷3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有“经济宪法”之称的是(  )。(B)

A. 反不正当竞争法

B. 反垄断法

C.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 产品质量法

解析:反垄断法是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法律制度,素有“经济宪法”之称。

2.“长虹”彩电在济南采取现款现货经销制,在销售上采取台阶式返利的方式。而济南七大商场认为自己实力雄厚、商誉好,希望“长虹”对它们实行不同于一般小经销商的销售方式,允许它们先拿一批货做铺底销售,遭拒。于是在1998年2月21日,七大商场以“长虹”售后服务质量不好为由,宣布拒售“长虹”彩电,同时将各自商场内的“长虹”彩电撤下专柜。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济南七大商场的行为是(  )。(C)

A. 经营者自主选择交易对象

B. 瓜分市场

C. 联合抵制交易

D. 限制数量

解析:本题考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或联合抵制交易行为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两个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  )的,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B)

A. 1/2

B. 2/3

C. 2/3,但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D. 3/4,但其中一个经营者的市场份额不足1/10

解析:本题考核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的;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的。

4.下列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

A.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3000元

B. 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的

C. 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的

D.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

解析: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而进行的不正当的有奖销售行为。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①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的;②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的;③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

5.商业秘密是指(  )。(C)

A. 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技术信息

B. 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C. 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D. 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解析: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6.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的是(  )。(B)

A. 甲厂在其产品说明书中作夸大其词的不实说明

B. 乙厂的矿泉水使用“清凉”商标,而“清凉矿泉水厂”是本地一知名矿泉水厂的企业名称

C. 丙商场在有奖销售中把所有的奖券刮奖区都印上“未中奖”字样

D. 丁酒厂将其在当地评奖会上的获奖证书复印在所有的产品包装上

解析: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包括以下4种: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④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只有B项是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A项的行为是虚假宣传行为;C项的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D项是正当的经营销售行为。

7.经营者为活动交易机会,特别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采取不正当手段收买产品客户的雇员或代理人,以及其他能影响交易人员的行为称为(  )。(B)

A. 欺骗性交易行为

B. 商业贿赂行为

C. 虚假宣传行为

D.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解析: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为活动交易机会,特别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采取不正当手段收买产品客户的雇员或代理人,以及其他能影响交易人员的行为。

8.某电器销售公司甲与某电视机厂乙凶货款纠纷而产生隔阂,甲不再经销售乙的产品。当客户询问甲的营业人员是否有乙厂的电视机时,营业人员故意说道:“乙厂的电视机质量不好,价格又贵,所以我们不再卖他们的产品了。”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B. 甲的行为属于诋毁乙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C. 甲的行为因未通过宣传媒介诋毁乙的商业信誉,故不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D. 甲侵犯了乙的荣誉权

解析:诋毁商业信誉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的事实,借以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行为。本案中,甲是电器的销售公司,乙是电视机厂,两者之问不存在竞争关系,故甲的行为不属于诋毁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甲行为导致了顾客对乙的社会评价降低,属于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9.夏某购买了在某商店出售的过期变质饮料,饮用后生病住院。(  )应对夏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C)

A. 该饮料的生产厂家

B. 该商店

C. 该饮料的生产厂家和该商店共同

D. 该饮料的生产厂家和该商店分别

解析:本题考核销售者产品侵权责任的承担。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10.销售者的产品侵权责任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B)

A. 产品侵权责任不以生产者、销售者与受害者有直接合同关系为前提条件

B. 产品侵权责任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C. 产品侵权责任的权利主体包括由于缺陷产品而受到损害的任何人,而不限于缺陷产品的买受人

D. 产品侵权责任主要赔偿缺陷产品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一般不赔偿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失

解析:本题考核产品侵权责任的相关内容。产品侵权责任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11.下列关于产品诉讼时效表述正确的是(  )。(D)

A.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要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实际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B.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要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自当事人实际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C.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的消费者满10年时丧失

D.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的消费者满10年时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解析:《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要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实际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还规定了受害者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丧失时间为10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的消费者满10年时丧失,在安全期内因产品存在的缺陷造成损害的,生产者、销售者仍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受害人亦可享有对生产者、销售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19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企业法律顾问(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市场规则法章节练习试卷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