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三)模拟试卷66
单项选择题
1.依照法律规定,按份共有人转让其共有财产份额时,其他共有人享有:( )。(4)
A. 优先购买权
B. 解约权
C. 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D. 购买权
解析:《民祛通则》第78条第3款规定: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2.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4)
A. 张三与李四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 小李对小王说:如果你考上MBA,我就嫁给你
C. 肖某不知宋某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宋某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 老张应同事老刘之邀前往某游泳馆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解析:《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可总称为民事关系,民事关系是一种社会生活关系,但并非所有的社会生活关系都是民法调整的对象,只有民法所规定的才受民法所调整,其他的社会生活关系受道德、习惯等的调整。本题中,C项中由于肖某的劝酒而导致宋某酒精中毒住院治疗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受民法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虽然与合同相关,但尚未进入缔约阶段;B、D项属于爱情、友情等领域,都不受民法所调整。
3.A商场委托B告知C厂欲批发某类型冷气机6部。B却表示成A欲批发30部冰箱。C为此面作了准备工作,后A仅表示批发6部。问C为订立合同而作准备的损失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2)
A. B承担赔偿责任
B. A承担赔偿责任
C. A和B连带承担赔偿责任
D. C自己承担损失
解析:误传是指经传达的意思表示在传达中发生错误。例如传达人记忆有误而传达错误,或者所表示的意思与其所传达的意思不相一致,即属误传。《民通意见》第77条规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转达,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错误或者没有转达,使他人造成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示人负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4.甲,乙二人共有一所房屋,二人轮流居住。后在乙居住期间,因房屋设计有误发生倒塌,将路过这里的丙砸伤,对于丙的损害赔偿问题,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8)
A. 丙应当直接向设计人求偿
B. 应由乙负赔偿责任
C. 应由甲、乙分别负赔偿责任
D. 应由甲、乙二人负连带的赔偿责任
解析:见《民法通则》第78条第2款,《民通意见》第89条。根据上述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
5.公民李某户籍地在浙江,来北京某医院治病已达一年,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应以哪里为李某的住所地?( )(2)
A. 北京
B. 浙江
C. 北京某医院
D. 浙江或北京某医院
解析:《民通意见》第9条第1款规定,公民离开其户籍所在地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在医院治病除外。
6.甲与乙签订借款合同,并与乙就自己的汽车出质与乙签订了字据,甲未将该车交付给乙,并将该车卖给了丙。后为此引起纠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4)
A. 丙不能取得该车的所有权,因为该车已质押给了乙
B. 丙能取得该车的所有权,但乙可依质权向丙进行追偿
C. 丙能取得该车的所有权,乙不能向丙要求返还该车
D. 甲与乙之间的质权合同生效
解析:动产质权的生效除双方当事人签订质押合同以外,还应实际交付质物。本题中,甲虽与乙签订了质押合同,但未实际交付质物,故质押合同不生效。甲又将该车卖给了丙;因甲为该车的所有权人,所以该买卖合同有效。丙基于买卖合同而取得该车的所有权,乙因不对该车享有质权,故不能对丙进行追偿。故本题选项为C。
7.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根据( )产生的。(1)
A. 法律规定或法人章程规定
B. 主管机关指派
C. 法人章程的规定
D. 法律规定
解析:《民法通则》第38条规定,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8.甲厂将向银行贷款30万元,以“宝马”车作抵押,并进行了抵押登记。该“宝马”车在一次业务活动途中发生意外车祸,致使车辆全部报废,保险公司依保险合同赔偿甲厂25万元,在此情形下,选项中的说法哪项正确?( )(2)
A. 应认定甲厂与银行的抵押关系解除
B. 抵押关系继续有效,甲厂应以保险公司所赔25万元作抵押
C. 抵押关系继续有效,甲厂应以30万元价款的数额作抵押
D. 抵押关系中止,银行向甲厂主张保险金赔款的所有权
解析:《担保法》第51条第2款规定:“抵押人对抵押物价值减少无过错的,抵押权人只能在抵押人因损害而得到的赔偿范围内要求提供担保。抵押物价值未减少的部分,仍作为债权的担保。”
9.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财产中属于不动产的是:( )。(4)
A. 为卖早餐而临时搭建的小摊
B. 田中的麦子
C. 林木
D. 池塘中的鱼虾
解析:《担保法》第92条:“本法所称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本法所称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10.甲某的单位今年又建了一批房屋,甲某估计自己可以分到一套两居室,于是按房屋面积买了一些地板砖,准备搬进新居时铺上,但到时甲某未能分到两居室房屋。甲某购买的行为是:( )。(1)
A. 有效行为。该行为的效力与单位分房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B. 可撤销行为。因为甲某对于购买地板砖的目的存在重大误解
C. 有效行为。因为该行为虽有误解但不是重大的
D. 无效行为。因为甲某购买地板砖的动机没有实现,其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
解析:本案中,甲某的行为符合民法上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是成立并有效的。动机错误并不构成民法上的误解,因此此行为不属可撤销范围内,故本题选答案A。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要求的是:( )。(8)
A. 将来发生的事实
B. 不确定的事实
C. 合法的事实
D. 法律规定的事实
解析: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是:应是不确定的事实;应是未发生的事实;应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应是合法的事实。法律规定的事实条件,不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故本题选项为D。
12.李某委托张某到某地购良马,张某到某地后,没有找到李某所需要的良马,便以自己的名义购置良骡一口。张某到家后,李某赶到。张某对李某说,如你觉得骡子好,就将骡子牵走。李某当即付款,并将骡子牵走。李某牵走骡子的受领行为是基于:( )。(8)
A. 委托代理
B. 越权代理的追认
C. 表见代理
D. 买卖合同
解析:张某以自己的名义买回良骡一口,李某再从张某处买得良骡,二人间是买卖合同关系,故应选D。
13.A公司对外负债130万元,另有30万元的货款未予追回(欠款人为D公司)。2000年3月A公司经全体股东同意分立为B、C两个公司,由B承受A公司的全部债权债务,并办理变更登记与公告。同年4月,B、C签订协议,约定A公司对D公司的30万元债权由C享有。同年5月,C向法院起诉D,要求归还30万元货款。有关该案的正确表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480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