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

本单篇文档共7697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公共课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题试卷 7306人下载
价格: 0.80 原价:¥7.00
收藏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C)

A. 理论特征

B. 理论核心

C. 理论品质

D. 理论前提

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

3.客观实在性是 ( )(B)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解析: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D)

A. 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 )(A)

A. 适度原则

B. 辩证否定观

C. 实事求是

D. 科学发展观

解析: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6.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 )(B)

A. 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其他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在本质和现象范畴中,有些现象与本质似乎不一致,这种情况通常叫做假象。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7.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 )(D)

A. 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

B. 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

C. 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

D. 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解析: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8.“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A)

A. 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

B. 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 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 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解析:有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仅仅同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相一致,不一定就是真理。因为外表的联系是不深刻的,现象中包含着假象。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 )(D)

A. 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B. 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C. 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D. 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10.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B)

A.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 渗透性因素

D. 准备性因素

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准备性因素四类要素。其中,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 )(D)

A. 政治与法律

B. 哲学与宗教

C. 科学与艺术

D. 风俗与习惯

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

12.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 ( )(A)

A. 物质利益的对立

B. 政治立场的不同

C. 思想观念的对力

D. 社会分工的不同

解析: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其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13.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 )(D)

A. 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 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14.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B)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解析:作为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5.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B)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A)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69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