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

本单篇文档共8023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公共课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模拟试卷 2259人下载
价格: 0.80 原价:¥9.60
收藏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以及 ( )(C)

A.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分离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离

C.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分离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离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分离。

2.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 )(A)

A. 实践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辩证的否定观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C)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D)

A. 社会管理活动

B. 科学实验活动

C. 社会改革活动

D. 物质生产活动

解析: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哲学依据是 ( )(C)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D.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6.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 ( )(B)

A. 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解析:(1)意识的起源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再次,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丰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7.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越特定的历史时代指的是认识主体的 ( )(B)

A. 社会性

B. 历史性

C. 能动性

D. 现实性

解析:所谓认识主体的历史性,就是指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越特定的历史时代。

8.理性认识的特点有 ( )(A)

A. 抽象的、深刻的

B. 形象的、深刻的

C. 片面的、丰富的

D. 具体的、稳定的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9.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D)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C. 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解析: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这也正是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10.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 )(A)

A. 客观性

B. 全面性

C. 具体性

D. 稳定性

解析: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11.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D)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解析: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

12.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C)

A. 艺术

B. 宗教

C. 政治

D. 哲学

解析: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

13.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 )(B)

A. 政治立场

B. 经济地位

C. 思想观点

D. 文化水平

解析: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

14.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人能够 ( )(A)

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创造和使用语言符号

C. 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

D. 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解析:人区别于动物根本标志和特征,是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1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 ( )(D)

A.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B. 具有稀缺性的物品

C. 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D. 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

解析: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

16.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C)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支付手段职能

D. 价格标准职能

解析: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是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流通资本

D. 流动资本

解析:不变资本是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02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