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 )(D)
A. 培根、洛克
B. 圣西门、欧文
C. 斯密、李嘉图
D. 黑格尔、费尔巴哈
解析: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2.马克思主义体系中,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是 ( )(B)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 )(A)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C)
A.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解析: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因此,可以说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B)
A. 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解析: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C)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今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解析: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片面夸大事物发展曲折性、回复性的一面,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看做是简单的周而复始,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前进性。
7.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 ( )(D)
A. 要向书本学习
B. 要向经验学习
C. 要尊重人才
D. 要重视向实践学习
解析:书本上的、他人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间接的,在他人、在第一次获得这种知识的人那里,仍然是直接的,即仍然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向他人、向书本学习,但尤其要重视向实践学习。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很有道理的。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D)
A. 感觉—知觉—表象
B. 概念—判断—推理
C. 认识—实践—认识
D. 实践—认识—实践
解析:人的认识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 ( )(D)
A. 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B.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D.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解析: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0.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A)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轻视实践经验的唯理论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心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观点,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B)
A. 影响社会结构的划分
B. 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C.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解析: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生产部门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12.在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解析: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3)产品的分配方式。这三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生产关系体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13.既坚持历史决定论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属于( )(A)
A. 历史唯物论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诡辩论观点
D. 折衷主义观点
解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这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C)
A. 人的心理素质
B. 人的文化素质
C. 人的社会属性
D. 人的自然属性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1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D)
A. 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解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16.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B)
A. 二者成正比
B. 二者成反比
C. 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
D. 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C)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92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